胡亞在省會買房的消息,傳到了世錦家園對接人張敏敏的耳朵裏,她一方麵很好奇,省會的限購政策,另一方麵更好奇,胡亞為什麼去省會買房。
其實,淡市下,限購隻是政策,銷售過程中會有種種對策。比如說,一些省份的藍印政策取消,馬上出來紅印政策,紅印政策消失,馬上再出台積分落戶政策。總之,政府不會讓當地丟失房地產利潤這塊大蛋糕!客戶不分職業,不分戶籍地,不分有無社保,隻要買了房,客戶需要提交的所有資料,都是可操作的。
省會的確限購,但是胡亞購買的是期房項目,辦理貸款最快也需要一年之後。這段期間,胡亞需要準備工作證明和銀行流水,都可以操作。工作證明需要工作單位加蓋公章,胡亞拜托在省會成功創業的同學給自己蓋上就行。銀行流水,因為需要證明客戶的收入超過月供兩倍,胡亞需要保證每月收入超過6000元,隻需要家裏人每月到胡亞發工資的日子,把胡亞不足6000元的那部分錢,彙到指定銀行卡上,就能做出完整的銀行流水。
當然,隨著房地產市場越來越規範,政府會對購房資格審查越來越嚴格,像2010年前後出現的一人名下n套房的“房叔”“房姐”不會再出現。但是,有錢人,照樣會通過搜羅、暫借身份證,全款買下諸多房產,再轉手賣了賺差價。後來,這些賺快錢的有錢人,都懶得找身份證,他們專門和開發商合作。買下一個單元或者幾層樓,然後開發商與這些人配合,給他們更名。到了2016年,有的售樓處,開發商把所有房源賣空後,甚至專門在售樓處幫這些炒房客銷售房源,由開發商成了“中介”!但是,2016年之後的房地產熱浪,也是最後的輝煌!
胡亞當然和李玲玲說過,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圈子。當然,能不能融入相應的圈子,要看個人相應的能力。新時代下的女人,想在社會上立足,要麼靠學曆,要麼看能力,也有人憑外貌。因為學曆提供機會,能力提供平台,外貌提供殺手鐧。胡亞想的是將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比較高的,而很多時候在於教育。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但是有一個很可怕的事實。社會上的孩子,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沒學曆且沒資本,第二類是有學曆但沒資本,第三類是沒學曆但有資本,第四類是有學曆且有資本。如果這個社會按照四>三>二>一這個標準流動,那麼看起來是公平正義的,每一類孩子都有自己的流動機會,流動渠道。但是現實卻是第三類孩子在搶奪第二類孩子的機會,所謂的學區房就是明顯的例子,第三類孩子可以依靠資源,繼續贏在。胡亞最不喜歡看的就是國內的一檔青少年真人秀節目《變形時光》――大多數富家子弟被下放到農村,很多時候像是下鄉度假,回到城市他們的父母利用現有的資源,早就為他們鋪好了道路!很多時候,學區和房子的位置相關,和教育教學質量相關。
當張敏敏聽到胡亞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她覺得胡亞的思想很獨到,再加上她看完胡亞撰寫的世錦家園第四季度的營銷推廣報告,覺得胡亞既接地氣兒,又有銷售頭腦。當得知胡亞是從銷冠轉崗到策劃部時,她主動向片區經理唐朝朝溝通,讓中部片區把胡亞長期留在世錦家園。唐朝朝每次都笑而不語,公司策劃部缺人,人員流動頻繁,她可不想做出承諾,後期在開發商那裏落下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