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段(1 / 3)

謂的人,丁謂得勢,王欽若不喜寇準,二人素來不和,朝政爭執多是寇準吃虧。

“青州一別已經數載,恩師可安好?”

“你這小子, 還知道來看我?”

寇準剛直足智,又極為大膽, 曾在樞密院與知院張遜發生分歧對罵,惹怒了太宗被貶去了青州任知府。那時候李少懷才十歲, 與師姐從江南去北方青州的一個道觀中替師父辦事。

與其她師伯走散後, 幼子體弱病倒在途中,被這個赴任的知府救下。

與其說救下, 倒不如說是他撿走了李少懷,當時幸好師姐晏璟是在她身旁的, 以至於身份沒被別人知曉了去。

隻不過, 身份雖沒被別人知曉去了,可是將七年都不知情的大師姐嚇了一大跳。

“你師姐可還好!”

李少懷點頭,“師姐她在觀中替師父打點事務。”

寇準摸了摸胡須,眯笑道:“無事不登三寶殿, 說吧,小孩來是想做什麼?”

李少懷將眉頭皺緊,“恩師, 少懷已及冠了,不是當年那個小孩了。”

“哈哈哈!”當年李少懷隻是個不到他胸口高的孩童而已,如今一轉眼都比他高了,“老朽還記得當年看到《搜神記》中裏有一句話特別適合你。”

寇準再次細細的打量著李少懷,“華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李少懷算是自幼被誇到大,見怪不怪,“恩師怎也看些故事書來了,還借此打趣少懷。”

“少懷這次來,確是有事求於恩師的。”

“嗯?”寇準覆上胡須摸著,收回了笑眼。

“學生想入試,但未經過鄉試又無人舉薦,未有資格。”

“哈哈哈哈,你總算是想通了,當初我便勸你要不要同我回京我推薦你去應天書院讀書你不肯,我又舉薦你去江南嶽麓書院,你卻心高的拒絕說想學醫。”不過李少懷終究是沒讓他失望,“前些年得知你在江南學醫有所成,文辭方麵也未怠慢過,我是倍感欣慰。”

李少懷自寇準被太宗召回京城就從青州回了江南,寇準覺得此子聰慧,就托人送書去江南長春觀一直到李少懷下山求學,所以李少懷視寇準為師,又因救過她性命,於是就稱呼恩師。

“如今你想通便好,一身才華委身道觀中,豈不埋沒了去,推薦一事不用擔心,我寫一封薦書到翰林,你隻管報名字應試。”

“少懷...”李少懷頓住,“想以道士之身應考。”

寇準身子一僵,整個臉都凝住了,低沉著問道:“你與惠寧公主是什麼關係?”

李少懷被他問住,“惠寧公主?”

辰時,太陽剛出,趙宛如掐著時間入了宮,沒有去後宮而是徑直去了文德殿。

時間算的剛剛好,趙恒剛朝議完在文德殿偏殿休息,批閱奏章。

“聖上,您瞧誰回來了。”周懷政邁著輕急的腳步入殿通報。

趙恒停下手中寫字的朱筆,抬頭。

“爹爹!”趙宛如邁著輕緩的步子福身喊道。

“嗨呀~”手中朱筆放下,趙恒起身笑眯了眼,“我當是誰,原是我的心肝回來了!”

一旁的周懷政微笑著將宮人們支走。

“快讓我好好瞧瞧。”趙恒走至趙宛如身前左右打量著,“嗯,瘦了許多,定是張慶這小子沒能照顧好你,回頭我...”

“爹爹,張慶他盡忠職守,這一路多虧他悉心照料著。”

濮州一事趙宛如下令不許任何人亂嚼舌頭,那些侍衛們不敢得罪惠寧公主,這事就被壓了下來。

如今是景德二年,趙宛如是景德元年及笄之時下去江南的,她重生回來時已經是景德二年初了,一去就去了一年多,先前是戰事吃緊東京不太平,如今戰事平息了,趙恒能不想念這個一手養大的女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