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番外二:歲月靜好(1 / 3)

用過晚膳, 天色便昏黃了許多。天際一輪紅日掩在重重宮闕之後, 夕陽的餘暉緩慢地鋪散開來,煌煌勝錦。

幾個宮女舉著蠟燭, 將鳳儀宮內的紗燈挨個兒點亮。宋如慧見了, 便道:“這會兒天還沒黑呢, 也不必急著掌燈。”

宮女們垂首應“是”, 正打算將燈火滅了, 梁宣便闊步走了過來, 道:“怎麼連蠟燭都舍不得點?你是一國之母,不必這麼儉省。”

宮女們匆匆俯身行禮,都有些茫然無措,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宋如慧道:“畫戟朱樓映晚霞——這會兒晚霞正好,何必再添燭光?”

梁宣就問:“你喜歡看晚霞?”

宋如慧不覺想起以往待字閨中的光景, 那時她常常和宋如錦一起蹴秋千, 傍晚雲霞漫天,五色霞光變幻,如同仙娥的彩衣。秋千高高地蕩起,她離天空那麼近, 仿佛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華美仙衣。

現如今身在深深宮闈, 晚霞依舊布滿天際,卻遙遠了許多,再不似當年那般觸手可及了。

宋如慧便輕輕搖了搖頭——深宮高牆之內的晚霞, 實在沒什麼可看的。

梁宣瞧著宋如慧眼中微微展露的悵惘懷戀之色, 不動聲色地皺起了眉。他真的不喜歡在宋如慧臉上看到任何回憶追念的神色, 那些她埋藏在心底的、時刻惦念而追思的往事,全都沒有他的參與。他娶她入宮,就像一個野蠻的侵略者,強行將她從靜好的歲月裏抽離出來……但事實上,她是不能同過往一刀兩斷的。

若她眼裏心裏時刻隻有他一人就好了。

“你分明喜歡……”梁宣正說著,殿門外便有人傳報:“娘娘,太子殿下來了。”

於是梁宣還沒來得及把話說完,太子便三步並作兩步地小跑進來,腰上小巧的佩玉前後晃動,身後跟著一群緊張惶恐的宮人。宮人們看見梁宣,立時一驚,齊刷刷地跪下請罪。

——太子衝撞聖駕,聖上隻會怪責他們這些服侍的人,總不會治太子的罪。

這時太子也看見了梁宣,興高采烈的神色頓時褪了一半,低著頭行禮,道:“父皇。”

然後又往宋如慧的方向挪了兩步,抬起頭,眼睛變得亮晶晶的,兩頰也堆起了笑意,喚道:“母後。”

……為什麼一看見宋如慧就滿臉帶笑,一看見他就那麼苦大仇深啊!梁宣又皺了皺眉。

宋如慧見梁宣沉著臉,一直不說話,便喚太子上前,柔聲問他:“怎麼來得這麼匆忙?一點兒規矩都沒有。”

而後又睇著地上跪了一片的宮人,道:“你們怎麼伺候的?”

領頭的宮人一邊叩首一邊解釋:“不知聖駕在此……”

宋如慧打斷他:“再有下回,決不輕饒。”

她先把大家教訓一頓,梁宣反倒不好再說怪責的話、治這些宮人的罪了。

梁宣知道,她一定是見他臉色不好看,怕他拿宮人們出氣,才這麼做的。

她還是很了解他的……這麼多年同食同寢的生活,終究還是在她的世界烙下了他的印記。

太子從懷裏掏出一枚草編的蜻蜓,雙手舉到宋如慧的眼前,道:“這是君陽親手編的,想快點拿給母後看。一時有些失儀……”他偷偷往梁宣那兒瞄了一眼,“還請父皇、母後不要怪罪。”

宋如慧側首望著梁宣,道:“孩童天性,自然不必怪罪。”

梁宣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

是夜臨睡前,梁宣隨口說了句:“君陽同你倒是親昵。”

……言下之意就是同他不夠親昵了。宋如慧笑道:“陛下平日總是挑君陽的錯處,他見了陛下難免拘謹。”

梁宣仔細想了想,似乎確實如此。但凡太子言行有失,便要被他拎到跟前耳提麵命一番。

其實梁宣並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父皇。

他同母親生了一樣的眉眼,先帝一見到他就會想起孝貞仁皇後,所以很少召見他,反而對繼後所出的平王嗬護有加。

梁宣一直覺得,先帝不喜歡他,且不看重他,他隻是占著“嫡長”的名頭才好端端地坐在儲君之位。

先帝駕崩前的許多個日夜,他都寢食難安,總覺得頭頂懸著一把刀,半夜驚醒更是尋常——畢竟賜死太子改立他人的舊例,前朝本朝都曾有過。

梁宣本心是想好好教養君陽的……即便這個孩子占去了宋如慧太多的心神。

他原以為,不讓君陽擔驚受怕、教他是非對錯,就足夠了——比他的父皇不知好了多少倍。

宋如慧又道:“君陽也到了進學的年紀,陛下心裏可有合適的太傅人選?”

梁宣微一點頭,說:“還要好好挑一挑。既然要選太傅,君陽便不能再住鳳儀宮了。”總不能讓太傅出入中宮教導太子。

宋如慧愣了一下,後知後覺地說道:“那……就遷去東宮吧。”

她心裏略有些舍不得,但除了君陽,她膝下還有一個皇子一個公主,有時候三個孩子一起鬧騰,她也十分疲於應付。

趁此機會讓君陽遷宮別居,倒是恰逢其會。

梁宣微不可察地笑了一下——好幾年前,他就想讓君陽搬去東宮了。

宋如慧說:“這幾日先命人把東宮打掃一遍,等太傅的人選定下來了,再搬走也不遲。”

梁宣點了點頭。

雖說他希望君陽趕緊搬走,但相看太傅的時候,還是著意精挑細選,不曾潦草對待。

朝中有個名喚賀蘭明的青年才俊,是蘇州府人士,先時連中三元,很是才華橫溢、文采飛揚。

他的命途也頗為傳奇,據說一出生就得了癡症,直到十三歲那年才被王太醫治好了。而後便像開了竅一般,寫得一手錦繡文章,人人都要讚一句大器晚成。

——卻也算不得“晚成”,賀蘭明在金鑾殿被欽點為狀元的時候,也不過十七歲。曆來考進士科的學子,能有幾個在尚未及冠的年紀考取進士?更何況賀蘭明還是難得的連中三元,說一句“天資卓越”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