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回來,隻為照顧你一人。”衛芊施施然重新坐在,儀容端莊:“所以本宮在這裏照顧你,算是按太後老人家和陛下的心。”

“陛下脫不開身。你祖母年紀大了,這些日子身體不好,若有個閃失可就不妙了。”

聽聞兩個親人都不曾前來,太子心中酸澀。但天家親情之外更有國事,國事當前哪裏有兒女私情?而且自家祖母身體情況,的確不方便。

衛芊招呼門外侍女:“太子醒了,你們去請太醫,動靜小點,別讓其他人發覺。順帶給太子作些易消化的食物來,就說本宮要的。太子醒來的消息不可外傳。”

“不用,吃些粽子就可。”太子肚子咕咕叫,但聞到一陣粽葉香氣,衛芊桌子上就擺著兩枚鮮肉粽。

“你剛剛醒來,不能吃糯米這種難以消化的東西。”衛芊吩咐人將粽子收走,給太子端來雞湯補養。

太子喝了一小盅老參枸杞烏雞湯。衛芊在旁邊繼續謄寫奏折,時不時修改一二,換張紙繼續寫。

“寧母妃在寫什麼?”太子忍不住上前查看。

當他看到衛芊羅列的一條條後吃驚道:“你……你居然敢插手朝政?”

衛芊寫的,正是和塞北胡人的和談條約。

“你一個後宮妃嬪,怎麼寫這些?”

衛芊瞥了他一眼:“你這幾日不能處理朝政,陛下命太後娘娘暫執璽印。諸臣上書,然後太後蓋章。不過對塞布這邊的條約一直談不攏。太後哪懂得這些?本宮隻好親自寫出條約跟可汗談。”

太子站在旁邊端詳衛芊寫的條約。衛芊的條約根本沒有賠款之類的東西。這是從林如海等人的奏折中謄寫條約,根據衛芊自己所想重新編寫的二十條約。

跟太子當日所見條約截然不同:“朝裏麵不是商議給塞北賠款?怎麼沒有這方麵內容?”

“賠款?現在南征這麼緊張,你們還想給塞北送錢?等著未來他們用這筆錢打我們?”衛芊毫不客氣:“這話要是送到陛下耳中,非拍死你們不可!”

“可汗在手,我們占據上風,居然還要去賠款?”

太子呐呐說:“畢竟我們毀約在前,總要有些表示。”

“毀約?毀什麼約?解除和親是可汗的意思,跟我們何幹?”衛芊看向太子:“太子,你年紀小,臉皮薄還說得過去。但那些老大人們一個個裝什麼道學夫子?太子,你記著,這江山國事可沒有所謂仁義。”

這是衛芊這幾年的深深體會。

臣子學仁義,那是便於帝王掌控。忠君報國,這是臣子之學。

見周邊無人,衛芊索性給太子說開:“古往今來,曆朝曆代雖崇尚儒家,給儒家至聖先師那麼禮遇,但說白了就是維護王朝統治!”

“外儒內法,沒有法律治理國家,沒有軍隊保衛王朝,沒有農民供養國民,你憑‘仁義’二字養活全國人?”

“別開玩笑了!”

衛芊懶懶道:“那些老夫子,用來當擺設就夠了。聽他們的,你想亡國麼?”

太子年幼,被衛芊唬的一愣一愣,而且衛芊話裏話外提出的意思跟以前司徒昀教他的類似。

“儒學?皇兒,你要知道。所謂儒家,若非三綱五常維護我們君王統治,我們何必傾向於儒家?”

“先秦時代的儒家為什麼勢弱?武帝之後的儒家為什麼強勢?關鍵就在於他們的核心思想。”

想起自家父皇的話,太子若有所思。

這時,衛芊將條約寫好。她準備的條約,大多是貿易為主。對北方進行絲綢、茶鹽等貿易,在確保貿易的同時,不會讓塞北壯大,並且卡住北方咽喉。當北方習慣南方這種物資輸出,會影響他們對南方大戰的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