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徐老七問 一(2 / 2)

於是江君說道:“總體方向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具體來說就是以今年年底之前的人普查為主,將丁銀稅額固定、不再增收,並將現行錢糧冊內有名丁數永遠作為定額,不再增減。對以後新生人丁不征錢糧;而丁銀並不按丁計算,丁多人戶也隻交納一丁錢糧。在研究編審新增人丁補足舊缺額時,除照地派丁外,仍實行按人派丁,即一戶之內,如果減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補減少;倘若減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夠抵補,則以親族中丁多人戶抵補;如果還不夠,以同甲同圖中糧多人戶頂補,抵補之後的餘丁才歸入滋生人丁冊內造報。若是後續其中再出其他的問題,我們在另行處理。”

徐老聽後,不禁讚歎:“你這娃娃,年紀不大,想法很多,可你知道,你這樣做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嗎?不光戶部過不了,保靈府那邊也絕對會對你進行處置,你這沒有考慮過嗎?你這直接就等於改了齊國的稅製、戶製,你可懂?”

江君吐了吐舌頭,有些無奈的說道:“這也隻是我的一個初步想法而已,隻是徐爺爺,我們榕丹城太窮,太偏了,連我爹這麼一個城主死去了,上麵連一個過問的人都沒有,我稍微做一下改變,應該沒有人注意吧?況且,我作為城主沒有分封的權力,可是我有管理以及適度調節政策的權力啊,隻要不是從根本改變,應該沒有人會來找我的麻煩吧?”

徐老思索了一下,感覺江君說的雖然有些片麵,但是都在理,隻要沒超過那個齊國可以容忍的範疇就可以了,當即便點了點頭,接著說道:“第三個問題,城中官吏極少,包括四縣及下屬鄉、亭,這個缺口已經不是一兩個人可以補充的,而且這隻是管理的人,屬下辦事的人需要更多,但是我們也不能隨便招人,這件事,你該怎麼解決?”

額!又是個大問題!無論哪個時代,人才第一位。至於怎麼選,先賢已經給與了我們答案了。

於是江君答道:“行舉賢製和求賢製,廣納賢才,寧缺毋濫。”

“哦?怎麼舉賢?又如何求賢?”

“舉賢,舉孝廉。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孝廉之事可做正途、清流,其人品自是無須質疑。求賢,求的各行業急需之人才,放寬求賢範圍,無論出身,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無論地域,有才者人皆敬之、尊之。下屬之事亦需要大量的人才,依舊放寬範圍,保靈府之人,或者府外之人,皆可入職。”

“若真是英才,其他城、府早就挖走了,哪裏會輪的到你,你又如何保證來的人才幹?”

江君笑了,他接著說道:“天下書生學子,有才幹的,沒才幹的,無非是士農工商四類所在。然而,仕者、學者,所升途徑有限,齊國所有仕途無非齊國皇室,以及四門七大家所屬,還有其他大家瓜分完畢。”

“然而,滄海遺珠,亦有夜明之屬,我不計出身,寒門子弟,荒野樵夫,山中老朽,皆可入我榕丹城之官職。第二點,後續我會在各地分發求賢榜,城中所需職務皆會標明,凡來城中準備入仕者,先行考核,以書麵論,五成齊國史,二成榕丹城史,另三成取考核部門相關之事。全科成績達六成,皆為合格。這樣既可以招賢納士,而且所取之人的先決條件就是識字,寫字,也無須再行教學之事,等於說說省了一個大步驟。徐老,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