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華夏五千年文明曆史的長河中,有句古話說得好:
“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意思是說,做人啊,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喪盡天良,壞事做絕,因為在頭頂三尺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一位自己的“神明”在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你的行善作惡來判定禍福因果。
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
“叮鈴鈴,懶豬起床,懶豬起床.....”
床櫃邊,鞭策自己起床的鬧鍾,像往常一樣,每天七點鍾叫醒自己,刷牙、洗臉,換上一身幹淨的衣服,下樓重複著日複一日的生活:
“早啊,張嬸,還是老樣子!”
“早,小鄭,今天又起這麼早啊!年輕人啊,雙休不好好睡一覺嗎?”
接過張嬸手裏的早餐,粗茶淡飯也相宜,吃的滋滋有味的人,傻嗬嗬的回了一句:
“習慣了,哈哈...”
清晨,路邊的包子攤上,行人、車輛來往匆匆,沒有人情味的喧囂中,夾雜的汽車尾氣,隔著一條街道的分叉路口,明眼可見兩場事故。
左邊,一位精神抖擻的老丈,摩拳擦掌似乎物色著什麼,右邊慢悠悠的老婆拄著拐杖,等候著人行道上紅燈變綠。
“滋.....”
目視前方,吃著包子的人,心中大驚:
“老丈!好功夫!”
汽車的急刹,一位看似風塵仆仆的老人,在人車距離還有一米,優雅的原地轉了三圈,腳步蹭蹭後退倒下,嘴裏嚷道著:“撞人了!撞人了!”
“完結撒花...”
看著車門打開,下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鄭義也就是張嬸口中的小鄭,咕嚕嚕的喝下豆漿說道。
而另一邊,紅燈變綠,拄著拐杖的老人,莫名的倒地,走過的人群一波接著一波,圍觀的男男女女,犯了嘀咕圍在旁邊,直到一個畏畏縮縮的人,朝著周圍人群一遍遍的尋求作證,並請求路人拿著自己的手機,打開攝像功能,這才上前查看,緊忙撥打120。
“唉,真真假假涼人心啊,張嬸結賬!!”
鄭義嘴裏大喊一聲,付了早餐錢,轉身上樓準備睡個回籠覺。
恰逢此時,在那頭頂萬米的雲霄上空,兩位仙風道骨的老人,你一句我一句,是非對錯評說著鄭義。
“這小夥子,一點正能量都沒有,要罰,添罰白筆,下輩子畜生道!”
“慢!善老,他有他的苦衷,你難道忘記了,這小夥子家裏拆遷的一套房是怎麼賠出去的嗎?”
麵容有些黝黑的老者,手捋著白胡子,出聲說道,使得鶴顏童發老者手中的筆微微停頓。
“可你我身為他的監察神明,今日這事,總要有個賞罰判定,好定他接下來一年的禍福因果!不罰不賞怎麼向上麵交代?”
鶴顏童發老者說道。
“那....這....”
黝黑麵容的老者思慮了一會,兩人麵麵相覷,似乎心有靈犀,一點芒光相交,兩位老者竟然異口同聲道:
“就按照老規矩吧!減壽一年”
此時,推開房門,正準備來個大字仰天酣睡的鄭義,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命運。
“好!”
隨著判決的結果下來,鄭義的監察本上,一個“一”字出現,後麵還捎帶著一個顯目的“減”字,可這小老兒兩人聊的起興,那原先停留的仙筆,監察本上寫過的罰“白”筆,一不留神就給忘記了,而現在卻是“白”字偏斜加了一橫,按照監察本上的自動整理功能,硬生生的是組成了個“百”字,變成了:
“減壽一百年!”
轉瞬間,仙力從監察本上傳到鄭義身上,一個活生生酣睡的青年,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翌日,青草隨風逐波的平原小路上,一座大山坐落在遠處。
睡眼朦朧的鄭義,被周圍小路上過往的馬車吵醒,本欲大發雷霆,吵鬧著哪家缺德的人,在樓下遛馬時,眼睛一眨再眨,定睛看向四周:
“臥槽!不要玩我啊,這特娘的是哪?”
碰巧此時,一路過的馬車停下,車夫上前朝著鄭義走去,扔給他一袋水,外加一點幹巴巴的麵包,轉身就匆忙離去。
“喂,大叔!這裏是哪?”
“依拉客!”
等在想問,這大叔早已經驅趕著馬車,揚長而去。
“這..趕著投胎吧!”
帶著滿腔的疑問,翻找自己身上的手機,這低頭一看,全身髒兮兮的汙垢,破破爛爛的衣服,典型的拾荒者的樣貌,在回想起剛才那位好心的大叔,鄭義的嘴角有些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