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地(1 / 2)

女子打開背包,取出電腦,向兩人展示了幾張圖片。

兩名男子立即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隻見一張照片展示的是一段論壇截圖,有人曝光2016年蜀中有人發現了野生華南虎,並且獲取了一張虎皮。

另外一張則是大型貓科動物的足跡的照片。這張照片也同樣來自女子大伯的臥室,隻是為了便於保存,女子把它拍攝下來存在了電腦裏麵。

還有一張照片便是一張模糊的身影,似豹非豹,似虎非虎,但是根據周圍的樹木判斷,這並不是小型的動物,照片太過模糊,女子也不能判定是什麼動物。這張照片來自蜀中某野外旅行愛好者的攝像機,他是保護動物協會的成員,所以女子獲得了這張照片。

“怎麼樣?這些照片是不是可以證明華南虎或許真的存在?”女子得意地揚了揚手中的筆。

戴眼鏡的男子搖搖頭,“不,這些照片的來源很可疑,並且沒有辦法證實照片的真實性,夢曉,你應該明白,我們做研究應該用數據說話,而不是憑空揣摩。明白嗎?”

戴眼鏡的男子名叫顧思遠,另外那名個子稍矮的叫做衛景西,他們都是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的學生,王夢曉的大伯王國東是他們的導師。這些年來,幾人一直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保護工作。

說實在的,很多人並不看好這種冷門專業。尤其是在21世紀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工業建築業飛速發展,傳統的以村組為單位的鄉村正在以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速度衰落下去,一些鄉村人口流失甚至超過了百分之五十,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野生動物研究保護工作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高,這不僅包括時間成本,還有經濟成本,因為野外研究不能僅僅隻是在實驗室研究一些數據和福爾馬林標本,還需要對野外進行現場考察研究。研究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作為支撐,還需要有野外生活的常識,不能隻講皮毛,還要精通。

所以這個專業的研究者很少,每年都在遞減。

顧思遠當初選擇這個專業的理由在很多人看來都很可笑,因為小時候顧思遠的父母工作很忙,經常把他送到鄉下的外婆家,有一天顧思遠一個人在山上玩,他抓到一隻兔子,那兔子還沒有長大,見到顧思遠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嚇傻了,一動不動,顧思遠衝上去抓住了它,他在籠子裏養了一天,那兔子不吃不喝,他提著它準備去放生,被外婆叫去買鹽,回來的時候,兔子已經被外婆殺了吃掉了。

從此以後,顧思遠就經常一個人上山,想要抓隻一模一樣的兔子,隻可惜,除了找到零星的兔子屎和一個類似兔子的土窩,他再也沒有見過兔子,當然,偶爾他還會在餐桌上見到已經被燒熟了的兔子肉。

顧思遠就下定了決心要做一個野生動物保護著,從6歲開始,他經常上山下河灘,捉過河蟹小貝殼,也在山上撿過野雞翎,唯獨沒有見過活體的野生動物。

而衛景西就更簡單了,因為從小就在父母的掌控之內,感覺累了,就想逃脫,父母一輩子沒走出過城市,什麼地方父母不能控製?那就是大山,大山有什麼?大山有動物,二十一世紀了。總不能過著刀耕火種原始的打獵生活吧?那就野生動物保護唄,現在環境這麼惡劣,保護野生動物準沒錯,衛景西眼睛一閉,就選擇了這麼一個冷門專業。

上個月由於導師的意外失蹤,三人來到王國東失蹤前來到的老家,想要在這裏尋找線索,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依然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