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怎麼辦?打電話求救唄!”顧思遠掏出電話。
“老伯,你家中還有沒有其他人?你這個樣子看起來很不好,需要去醫院!”
老人搖搖頭又點點頭。
“我兒子他們都出去打工去了,不過我倒是還有兩個兄弟。”
“現在你這個狀態,肯定也沒法自己回家。對了,你還記得你家兄弟的電話號碼嗎?我幫你打個電話,讓他過來接你一下。”
老伯思索了良久,才說出自家兄弟的電話號碼。
顧思遠連忙替他撥通了電話,過了許久,才等來老伯的親人。
那老伯的兄弟連忙對著顧思遠幾人千恩萬謝,並表示自己一定會送自家兄弟去醫院看病。
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幾人都有些沉默了。
因為受到蜱蟲的影響,大家此時的興致都不是很高。也對自己此行產生了懷疑。
他們真的能找到華南虎嗎?
誰也不敢保證這件事的成功!因為在全世界,老虎的情況都不容樂觀。
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
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麵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世界範圍內有: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巴厘虎、印度支那虎、馬來虎、爪哇虎、蘇門答臘虎、孟加拉虎、裏海虎等虎種。其中巴厘虎、爪哇虎、裏海虎已經滅絕。
華南虎在野外已經功能性滅絕,處境十分危急,由於人類的獵殺和野外棲息地碎片化,世界各地老虎已經成為珍稀瀕危物種。
現在華南虎很可能繼裏海虎、爪哇虎和巴厘虎之後,成為被人類滅絕的第四個虎亞種,而且野生種群在自然界複壯的希望非常渺茫。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東北地區,東北虎也常出沒於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而作為文化大國,華夏兒女是龍的傳人,但是在五千傳承中,虎文化和龍文化同樣重要。比如:龍潭虎穴、臥龍藏虎、降龍伏虎、繡虎雕龍、龍行虎步、龍睜虎眼、龍蟠虎踞、龍騰虎嘯、龍騰虎躍、龍戰虎爭、喬龍畫虎、人中龍虎等此類成語典故不計其數。
曾經,龍虎兄弟之間親密無間,作為王朝的統治者,常常把自己形容成龍,把將軍之類作為虎。
虎符,常是君王和將軍組織領導軍隊的信物。它和天子的真龍玉璽一樣重要。
不管是虎還是龍,他們其實是一種代表,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他們之間並無高下。
虎文化作為原始文化之一,它曾在我國民俗中影響極廣,是十二生肖之一。其形象豐富多彩,廣泛存在文學、雕塑、繪畫、戲曲、民俗、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表達華夏民族的精神麵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識,形成了一種我國特有的虎文化。
在原始時代,它是四大神獸之一。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麒麟常常是現代網絡中的設定神獸。
其實這種神獸也就是一種圖騰文化。
在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落後。
人類在大自然麵前軟弱無力,艱難處世。人們把森林中強大的叢林之王老虎視為整個群體共有的保護神,並且虔誠地頂禮膜拜,希望獲得它的庇護。
那時候的人們甚至還給虎畫上了雙翅,使之變成威力,更加強壯,更加不可一世的“飛虎”讓它像龍一樣傲視整個部落,成為一種神獸。那時候,它也常被視為權力和製度的象征,威嚴、凶猛、戰無不勝。
在青銅器文化中,有許多以虎為原型的藝術品的紋飾,早行豐富,栩栩如生,如商代的龍虎尊的主題紋是“虎口銜人”;婦好墓出土的銅鉞上也有“虎釘銜人”紋;“虎食人鹵”的三個支點是虎的兩條後腿和尾巴,虎的前爪抱持一人,張口欲啖人首,形象生動,撼人心魄,反映了古代人對虎的崇拜。
虎的形象威風凜凜、高大威武,因此常常被用於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
人們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須等詞語,讀上去就有一種不凡的氣勢,形成一種龍虎精神。
從商周開始,統治者把自己比作天子。軍隊中設立有虎賁、虎賁中郎將、虎牙將軍等職。
到了秦漢,王莽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號曰‘九虎’,將北軍精兵數萬而東。後來虎將也就成了曆朝曆代勇將的通稱,“虎”也被賦予了一種強壯的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