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段(1 / 3)

在這裏立一塊牌子,就寫上《我們在行動》節目組種植,更會寫上嘉賓們的名字。

當到了午飯時間,還剩了一些樹苗沒種下去,嘉賓們包括節目組工作人員們都沒選擇先去吃飯,像是都憋著一股勁兒,硬是又忙碌了一個小時,才完成了所有的種植。

站在沙丘上,看著他們的成果,想著將來這裏會變成一片綠色,每個人的心中都像是哽了一團火焰。這一刻,所有的疲累的沉了下去,無言的激動在蔓延。

八人並排站著,看著沙丘之下,聽著導演說的話。

“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你們種下的這些沙柳,會有專人照看,我們會最大程度的保證它們的成活率,過個三四年你們再來看,這裏一定會變成一片綠洲。”

“啊——”李皓銘兩手放在嘴邊做了一個擴音,對著勞作的這一片沙土大聲喊出了自己的激動和期望。

其餘的人被這樣的情緒感染,本就激動的心情,更是溢出了喉嚨,也跟著喊了好幾嗓子,讓帶著黃沙的風吹出去老遠。驚得遠處那些還在忙碌的治沙人都紛紛看了過來。

要說八人之中,肯定就要數李皓銘的嗓子是最好的。作為歌手的他,音階一個高過一個,音域還很廣,肺活量又好,到最後大家都喊累了,他的聲音還在回蕩。

這一次錄節目的時間隻有三天兩夜,而這一次,也是他們最後一次關於種植的錄製,下午會去取水,明天會去參觀這裏的學校,然後就會離開,等待下一次的錄製開始。

“突然有些舍不得了。”激動完了心情,舒月看著沙丘下昨天半天今天半天的成果,突然便覺得有些惆悵起來。

“是啊,種植的時候很累,但是要離開了真的覺得舍不得。”談薇和馮晴也應和。

韓明晗站在舒月身邊,隻說了一句,“可以明年再來看一看。”

住了兩天的小土房,吹了兩天的風沙,很是節約的用水和喝水。在節目組考慮到風沙多,又勞累,嘉賓們需要洗澡的情況下,調來了一輛房車也僅僅隻是讓嘉賓們洗了一次澡。

這樣度過了兩天之後,他們突然就看到了眼前這麼現代化的場景。

一所占地好幾畝的城市化學校,各種先進的體育設施,寬闊的運動場,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優質的師資力量。喪心病狂的竟然還有林蔭小道!

這還是在沙漠化的地方嗎?這還是在他們住小土房的地方嗎?要知道,這所學校,隻離她們住的小土房十公裏不到!

“導演,咱進城了?”高峰忍不住問了一句。要是往常這種話都是李皓銘才會問的。

“導演,那咱們住了兩晚的那裏是?”馮晴略帶小心的也問道。

韓明晗和舒月麵麵相覷。說實話,她們最初的認知和到這裏這兩天接觸到的場景來看,真的是以為這裏還是貧困地區呢。

導演很好心的為他們解釋道:“這裏離城裏還有幾十公裏的距離,你們來的時候去過的。你們住的地方是之前村民的家,現在他們都搬到別墅去了,那裏就空了下來,我們也是花了錢租來的。”

好吧,對導演這解釋他們也是福氣的。吃苦耐勞,體驗前輩們的艱辛,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傳遞正能量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我輩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之後的一切就是順理成章,模式化的套路。參觀學校,和學生們交流,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然後,踏上返家的路程。

而在離開之前,節目組還有一個對每位嘉賓單獨采訪的環節。

在舒月被采訪的時候,韓明晗正單獨在節目組借用的辦公樓外的花壇邊上坐著玩手機,李皓銘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坐到了她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