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浩然正氣,實際上也算是一種另類法術,隻不過與仙家法術相比,無法做到如同法力一般多變,但本質是一樣的。便是能用人之力撬動天地法則之力,故而稱呼為法力。
隻是這浩然正氣乃是人之意誌與天地契合,故而能發揮出法力所不具備的威力,這便是大儒麵對仙人的底氣。
當然了,浩然正氣終究隻是借天地之勢,無法長視久生。甚至麵對普通人之時最多起到一個嗬斥作用,具體感覺到話便是覺得眼前之人說話特別有道理。
就像主角張嬰之因為熟讀萬遍道德經,經曆蛇妖天劫變異成為了道德赤氣。也算是正氣的一種,不過對於修士的傷害,尤其是佛道修士的威力大了一點。
但絕對不是什麼其他之中的鴻儒之輩。
武者真氣的話,便要提及一個問題,真氣與內力的關係。
在個人看來,其實武者便是修行四個境界之中的煉精化氣階段,而內力字麵意思說的便是內部的力量,與外力相反,外力散而內力聚。常人與武者不同之處便在於對於內外之力的掌控。
至於真氣,也可以看做是煉精化氣的一種結果,是自身精氣的轉換,很少涉及天地之力,更多的是由食物和天地微弱靈氣轉化而來,也就是下丹田。
因丹田之事虛無縹緲,與其說其是丹田,還不如說是其對應的東西,腸胃之類能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重要功能。
如果硬是要比劃的話,那麼真氣便是遊走能量,內力便是容器,而真氣與內力彙合便誕生了武者特有罡氣。
仙修也是有真氣的,儲存在下丹田之中,比如蜀山之中的先天真氣,太一真氣、純陽真氣。仙修的真氣與武者真氣原理都是一樣,隻不過仙修一般不用,畢竟法力比真氣好用得多。
同理的真氣因為少與天地之力接觸,故而難得長生,無非就是比尋常人多活個幾十上百年。不過也有少數武者能夠以武入道,達到化神階段。比如那些武將,一生征戰天下,彙聚諸多氣運,實力非是江湖豪俠可比。帶領大軍之時擁有能讓一般的仙佛避退之能。可以參考一下封神之中的凡人大將,還是能對一些練氣士造成殺傷的。
甚至文,武廟中的那些大佬,比如孔孟之流,白起韓信之輩。帝王更是雄霸天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世之時,氣運之雄壯,就算是神仙也得暫避鋒芒。
這些人也開始觸及到了元神之力,不過因為與仙人走的方向不同,所以便不能如同仙人一樣千裏之外取人性命。
實際皇帝也有這種能力,隻不過沒有那麼玄幻。
死後那麼便可封為神,或能成就鬼雄之位,卻是江湖俠客所不能比擬。
至於仙,本書之中無金丹大道,修行大體分為四境十二期,後天、先天、築基;養氣、煉形、化神、出竅、煉神,洞虛;陽神、大乘、飛升。
其中煉形可為金液煉形、玉液煉形、罡煞煉形、太陽煉形、太陰煉形、內視存想煉形。
至於什麼為煉形,可以看做是仙凡的一次蛻變,在養氣期養育出一股仙之源氣(法力滿足一萬三千五百縷,差不多三十六年功力便可以開始),於煉形而言,是對於自身的一次全麵強化。
這裏的形便是指肉身,常言語道性命雙修,也就是元神與肉身的修行,兩者缺一不可。但是元神不比肉身,其力量非常強大,就像蜀山電影之中的人,一般打架之時都是元神出竅,於千裏之外取人首級如同探囊取物,更可以加快領悟天地之中的規則與道。
所以便需要一副強大的肉身來支撐元神之力,便是通法性、得根源,注神體。
而且想要凝聚元神,最為簡單的便是肉身要強,不然精氣不足支撐凝聚元神,那麼鬼仙的大門已經敞開。
煉形便是為接下來的化神作準備,故而取代了金丹的境界。
所以書中不會出現金丹期,到是有外丹法,凡人可服食金丹屍解成仙。
前麵幾個境界。
後天:凡人肉身極限,自身力量凝聚,如心所指,化為內力,單臂能達到六百斤(360公斤左右)
先天:後天返先天,嬰兒身姿俊。水穀之氣與靈氣轉化成精氣,又為真氣。太乙真氣,混元真氣、先天真氣、純陽真氣、極陰真氣等等,純肉身力超千斤。
築基:百日築基,集合天地之力構建法力,為氣海之最。(一般江湖中的宗師,也就是將內力與真氣結合天地罡煞之氣融合成為武道罡氣,擁有與養氣一戰的能力)
養氣:法力之基,由自身精氣神於氣海而成,蘊含天地之力,可擁有撬動天地法則的能力。合計一萬三千五百縷,更有三萬六千縷,彙聚成為仙源靈光,擁有斡旋天地之能(斡旋有勺柄的意思,便相當於有了法力之後,對於天地的規則就能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