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欽的火炮支援,讓林辰得以喘息,而那紅色的鐮刀獸仿佛是幽靈一般,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林辰心有餘悸的看著這鐮刀獸消失的方向,慢慢的撤退到了自己的基地中。
正在他推測那紅色鐮刀獸的來曆的時候,王少欽向林辰通報了一個情況,之前他曾經檢測到在大氣層之外,曾經有不正常的引力波動,而且根據頻率判斷,像極了人類的利維坦戰艦留下的。
這個情況讓林辰心中一緊,這個情況非同小可,因為異獸無論怎麼進化都不可能呈現出機械武器的引力波的特征。就仿佛純自然生長的生物,是不可能呈現出機械幾何機械規律一樣。
不過沒有頭緒,林辰很快就把這件事情給忘記了,他現在更加關心的是,整個大後方,昆侖和深紅之星的建設情況。而且林辰更加重視的是深紅之星,不僅僅是因為深紅之星是他的底盤,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徹底將昆侖的出口與深紅之星鏈接在一起,這就等於深紅之星成為了昆侖的外部接口,而林辰可以憑借兩個不同宇宙的交換而獲得時間差,用來換取自己的優勢。昆侖除了林辰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夠進入,所以最為危險的反而成為了深紅之星,所以林辰從一開始就開始對於深紅之星進行全麵的改造。
“眾神之啟”一級文明隱族還沒有完全吃透,它的成熟標誌是對於電磁力、引力和強力弱力之間的自由轉化。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是大一統理論。而大一統理論的關鍵則是基本微粒形態。
換句話說,人類想要掌握大一統理論,就要在量子物理學上找到一種能夠同時影響這四種力的變化規律,而想要研究並且獲取實現這個理論,就需要一台能夠將基本微粒加速到超過光速以上的水平的超大型對撞機。這裏麵有幾個關鍵的技術,一個是材料方麵的突破。這種材料不能擁有一般的原子結構,甚至不能擁有基本微粒的結構。因為擁有了基本微粒結構,就會跟要是加速的粒子產生擾動,從而造成能量損失。因此這種材料要具備物質的所有物理屬性,但同時又不屬於有物理形態的物質,這樣的東西隻有一個地方能夠產生,那就是——黑洞。
當然,人類並不需要從黑洞上來獲取什麼物質,因為那樣做是根本不可行的。任何物質在還沒有接近黑洞的時候,就會被黑洞自身的引力徹底粉碎,而且即便是得到了黑洞的物質也會因為失去引力的作用力,而立刻產生物質大爆炸。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特點,當微觀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放大到無限大的時候,宏觀上就會獲得解決的方法,因此量子力學就仿佛是一條咬住自己尾巴的怪蛇,無論研究無限的宇宙,還是研究最微小的物質,最後都會相互連接起來。
所以人類沒辦法獲取黑洞的物質,不代表人類不能利用黑洞,所以想要建立這種大型對撞機的最好辦法,就是直接把黑洞變成對撞機。
這種科技看上去天馬行空,但實際上是可行的。其中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用引力牽引的方法,將兩個黑洞拉扯在一起。這樣兩個黑洞之間會出現一個真空地帶,在這個真空地帶,沒有任何物質,因此也不會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而這條通道還有一個讓林辰更加熟悉的稱呼——奇點之橋。
人現在人類使用的奇點之橋,都是當年的“眾神之啟”留下來的,而且還是用巔峰科技進行加固的,千百萬年來未曾有過任何變化,林辰也不可能利用奇點之橋進行研究,所以他必須自己創造一個奇點之橋。
但是牽引黑洞談何容易,現在人類的科技連牽引一顆行星的能力都不夠,牽引黑洞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不過阿爾伯特卻對林辰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思——利用雙中子星係統,不斷地增加引力,或許會達到這樣的效果。
宇宙中,行星並非圍繞著一顆恒星旋轉。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兩顆以上的恒星相互圍繞公轉,組成一個多星係統,然後他們的行星會圍繞著這個多星係統進行旋轉。
而要尋找雙中子星係統,就要在茫茫宇宙之中篩選。
對此,阿爾伯特也有一個合理的建議,中子星在衰變之前,實際上都是體積巨大的恒星,雖然沒有聚變反應,但是因為引力而產生的能量,比恒星巨大的多。同樣質量情況下,一顆正在進行核聚變的年輕中子星,從引力透鏡上觀察,是遠遠比不上一顆衰老的中子星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