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方麵軍的司令。

瑪麗一心在避免戰爭,但是有心占領全歐洲的人又怎麼會這麼容易就放棄自己的夢想……

就在瑪麗準備將瑪格麗特送到意大利去的時候,首相羅貝斯爾在歌劇院遇刺,雖然沒有當場身亡但是重傷後已經無法履行首相的職責……

法國國內保皇黨乘勢而起,想要恢複帝製,但是他們企圖控製路易十七的圖謀在瑪麗的幹預下失敗了。瑪麗讓拿破侖鎮壓了保皇黨的叛亂,之後通過全民公決任命拿破侖為法蘭西王國的第二任首相。拿破侖成為了法國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

***

遠在印度的歐斯嘉得知消息後沉默不語,瑪麗到底在想些什麼??她不可能看不出拿破侖的心意,為什麼還要讓他得逞??

“司令,你在想什麼??”亞蘭上尉看到歐斯嘉接到拿破侖以首相之名發來的信件後就沉默不語奇道。

“拿破侖首相命令我們奪取印度!!”歐斯嘉抬眼看著亞蘭道。

“我們不是已經奪回印度的殖民地了麼??”亞蘭奇怪的道。他們的艦隊在一個月前已經與英國交接收回了法國原本在這裏的殖民地。首相的命令是什麼意思??

“不!!首相要我們打開整個亞洲的通道,印度隻是第一站而已。”歐斯嘉深邃的眸子中流露出悲哀。也就是說法國的侵略步伐從歐洲跨到了亞洲。瑪麗一定是被迫接受拿破侖的首相地位,歐斯嘉十分擔心瑪麗母子的平安,可是自己身為艦隊司令不可能拋下艦隊不管回到法國、回到瑪麗身邊去。

“司令,您在擔心太後麼?”亞蘭看到歐斯嘉眼中的憂鬱,他明白現在的情況下瑪麗母子的處境的確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瑪麗……”歐斯嘉知道拿破侖是個野心很大的人,他擔任首相的確有可能讓法蘭西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強的國家。而瑪麗多年來一直積極的倡導歐洲的和平,如果拿破侖想要通過戰爭來讓王國擴張,他恐怕不能容許能夠遏製自己勢力的瑪麗的存在。而自己要盡快回到法國唯一的途徑就是完成拿破侖交給的任務以得到回國述職的機會,但是知道自己和瑪麗的關係非比尋常,拿破侖恐怕不會那麼容易讓她回國。

歐斯嘉別無選擇,她隻得帶領艦隊配合陸軍奪取了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建立了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聯邦。

***

瑪麗在法國度日如年,每次聽到傳來歐斯嘉在亞洲大捷的消息,她心裏的不安就更多。她覺得自己對不起歐斯嘉,因為她的緣故,故事裏為了法國的自由而戰的歐斯嘉現在成了一個“侵略者”,在拿破侖的指揮下踐踏著他國的土地……

瑪麗覺得自己當初讓歐斯嘉回來的決定大錯特錯,於是她向拿破侖提出要讓歐斯嘉回到法國,並且讓她退役。拿破侖為此掙紮了好久,平心而論拿破侖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強大能力是人所共知的,但他不擅長海戰。歐斯嘉的出現填補了他的不足,為他在埃及和亞洲展開霸業提供了助力。但是他也明白歐斯嘉對瑪麗的重要性,瑪麗想要她回到自己身邊也是理所當然的。隻不過這樣的將才隻是作為一個沒有實權的太後的“伴侶”有點太可惜了……

思量了很久之後,拿破侖終於同意了瑪麗的建議,他派出維爾納夫去接替歐斯嘉的職務,讓她克日回國……

***

歐斯嘉接到命令後心中一顫,拿破侖終於讓她回法國了!!

作者有話要說:說一下,某格格是不懂什麼政治啊,戰爭的,這樣寫隻是基於自己的想象,如果有人覺得太幼稚或是怎麼樣的,就多包涵吧~~

還有某格格本人對拿破侖沒什麼惡感,隻是基於故事才這麼寫,大家別以為某格格攻擊他。其實拿破侖的成就是世界曆史上有輝煌記載的。不過這是個架空的曆史背景,這個拿破侖當然不是真實的~~~大家就擔待點吧~~~

(三十)

這天接到歐斯嘉回歸信函的瑪麗正在別墅懷著期許等待著,忽然路易十七要求覲見。瑪麗讓他進來後,路易不客氣的質問瑪麗為什麼要將歐斯嘉調回並且打算撤銷她在海軍的職務??

瑪麗有些驚異,路易現在已經十五歲了,是一個很有氣勢的小國王了。瑪麗見他眉宇間的倔強倒是頗有大將之風的時候心底忍不住歎息,在自己的不經意間,路易都已經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不再是一個人雲亦雲的孩子了。

正在瑪麗感歎幾年的軍校生涯讓路易得到了鍛煉的時候,路易明確的提出他不同意瑪麗解除歐斯嘉海軍職務的主張,反而覺得應該加封歐斯嘉作為海軍上將。瑪麗靜靜的看著他陳述著自己的理由,路易直言不諱的道他分析了上幾次歐斯嘉和納爾遜作戰的情況,得出結論,在這個時代唯一可以和英國海軍的靈魂人物納爾遜一戰的人隻有法國艦隊的司令歐斯嘉!!

瑪麗依然不反駁他,任由他說出自己的看法。

路易最後指出瑪麗為了一己之私解除歐斯嘉的職務會毀了法國海軍與英國海軍一爭高下的機會……

瑪麗眉毛一挑淡淡一笑,“皇上就和首相商議吧,如果議會和內閣通過你的提案,就這麼執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