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段(1 / 3)

關的後邊,繞道西部,從西部的裕城打開了南下的道路。

裕城本是西部的軍事重鎮,本有老將把守,但依舊被張薄以十日之期攻下。

朝廷大驚,將大部分兵力都轉去了西路。

二月二十五,君無弈帶兵從鎮元關南下,也打開了大齊中部的缺口,經過幾個月修整之後的將士,如同睡醒之後的雄獅,在大齊中部,造起風卷殘雲之勢。

三月,朝廷征兵,加入五十萬兵力。

但這五十萬新兵,還沒有經過戰場的洗禮,與君無弈這一路收割的不知經過多少戰役的將士們相比,可謂沒有戰鬥力。

君無弈的大軍,依舊勢如破竹。

四月,君無弈的大軍已經攻破鎮元關和淮江中間的兩處軍事重鎮。

此間,攻破兩座軍事重鎮所用的手段,皆是火器。

君無弈使用的火器,是經過洛以嵐改良之後的新式火器,也是目前大齊所擁有的威力最大的火器,其一出來,被稱為大氣的軍事重鎮的兩座城鎮,便毫無招架之力了。

而那一聲高過一聲,轟轟炸響的聲音,如同噩夢一般,讓朝廷的軍隊們聞之膽顫,甚至隻要聽及順州軍到來了,便有棄城而逃者。

五月,君無弈的大軍,進入鄭王封地,獲得鄭王封地的精銳部隊相助,實力大增。

五月中旬,大軍繼續南下,一路斬殺,五月底,大軍到達淮江北岸。

隻要大軍渡過了淮江,渡過了金陵和北方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麼,過江之後,便是一馬平川,金陵便是有再多的軍隊,也沒有招架之力了。

而此時,張薄帶領的大軍,也已經逼近金陵城北部的最後一道防線鬆雲關。

兩方夾擊,朝廷卻略戰略敗,軍中士氣大降,朝中已經傳出了求和的聲音。

君無弈一開始打著矯天子行的旗號帶兵南下,最大的理由,便是君明胤對慶熙帝的兄弟們下手,導致朝中人心惶惶,國不國,家不家。

如今,經過一連的失利之後,君明胤也沒有了一開始的意氣風發和陰謀詭計,早已是焦頭爛額,朝中求和的聲音一出來,他便做了最大的誠意,李、劉兩位一直以來主張和支持他削藩的兩位大臣也引咎自貶。

六月,朝中派出求和大臣渡江前往順州軍的營地,進行求和的議談。

但是,君無弈從發兵的那一刻起,便沒有過議和的打算,麵對求和大臣提出的朝中奸佞已除,還請魏王返兵回順州的提議,君無弈則表示“奸臣竄逐而實行他計,不敢撤兵”,求和大臣無計可施,隻好將君無弈的意思上書給君明胤。

君明胤看完,自然是要大氣一場,但朝中沒有了李、劉兩位大臣,還有其餘的心腹大臣,甚至,隻要君無弈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李、劉兩位大人雖然引咎貶職了,但不過隻是權宜之計罷了,畢竟他們走了,卻將自己的得意門生給留了下來。

君明胤雖然生氣,但與心腹朝臣一番商議之後,還是希望能拖延時間,來來去去與駐留在君無弈大營中的求和大臣們進行通信,打算借此給順州軍造成一種君無弈有求和之心,正在與朝廷商議的假象,想要蒙蔽順州軍,或者造成輿論,以懈怠軍心,或者離異將士。

畢竟君明胤也知道,如今跟著君無弈南下的許多將領們,心中想要求的,也都是一個從龍之功,如是此時傳出了君無弈求和的消息,必定容易導致軍將不合。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

對於君無弈而言,君明胤在他的麵前,永遠都是一個不成器的小輩。

那些心思,還有議和大臣每次與朝廷傳書之後實際上都沒有說什麼重要的改變的話,便如同與小兒玩笑的話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