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第一卷 奉天鴛盟之

第1章 瑞雪嘉年

民國十八年元月,奉天的冬天,照舊是寒冷異常。

剛剛下了一場暴雪。

奉天市中心的主幹道還算寬敞,四輛福特汽車能並排跑過去,穿著長袍馬褂和短襖免襠大棉褲的行人無不抄著手兒,艱難地趟著雪走著;隻有臨近那些達官貴人府邸的部分,才被打掃得幹幹淨淨。

往東邊一點,就是奉天故宮,裏麵有一座鳳凰樓,建造在約兩層樓高的青磚台基上,有著傳統的三滴水歇山式圍廊,房頂鋪的不是北平故宮那樣的純色金黃琉璃瓦,因為隻是陪都,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鋪鑲綠剪邊金黃琉璃瓦,神氣地俯瞰整個奉天城。

此樓為民國時奉天的最高建築,可以登樓觀日出,被稱作“鳳樓曉日”,屬於“奉天八景”之一;最高的屋脊上除了排在最前麵的跨鳳仙人,後麵的就是天馬、獅子、嘲風和吻獸;這是三百年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曾讓北下的乾隆帝誌得意滿地寫下了“紫氣東來”四個字。

離著鳳凰樓不遠,同樣在奉天東西南北中軸線的交彙點上,有一座氣派十足的中西混合建築群,坐落於月窗胡同,由青磚素麵牆廓起來,也是全中國人都知道的東北地區最讓人敬畏的一個地方,人稱“寧帥府”。

一個趕著馬車的年輕人“喲嗬嗬”地把車停在將軍府外,偏腿兒跳下來,安撫地拍拍一大早就跑得熱氣騰騰的大青馬,急促地拍著後院的小門。

隨之出來一個管家打扮的人,樂滋滋地說:“辛苦啦兄弟,粥攤子都還順利吧?”

“那是自然,洪爺您老吩咐的事兒還有錯?事兒辦得了,麻煩您告知三少奶奶一聲,還有這個。”

他回身從車板上一個紅底黑花厚厚的小棉被底下取出一個深藍色厚竹布包袱皮,打著十字結,鼓囊囊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摸起來沙沙的有油紙的響動,直冒熱氣。

“勞煩您轉交三少奶奶。”

“好嘞!你也趕緊歇著去吧,吃口熱湯麵驅驅寒。”

倆人笑著拱手告別,趕車的洪老根兒把馬車向西邊角門趕去,帥府管家洪福則抱緊包袱皮兒轉身走進大帥府。按說這樣的小事兒用不著他出麵,但三少奶奶可是府裏最大的主子,所以小事兒也得當成大事兒來對待。

整個大帥府庭院深深,種滿了鬆樹、柏樹、箭楊、梧桐、皂角樹,到冬天也沒了葉子,光禿禿的,一水兒的青瓦磚牆,外表看起來肅穆莊嚴得很。

繞過了巨大的影壁,再進了一個小月亮門,迎麵撞上一座巨大的假山,中開一洞,上書“天理人心”四個大字;洞門內有三級台階,走上台階再下來,麵前豁然開朗:一幢三層西洋羅馬柱青磚樓巍然屹立,人稱“大青樓”,富麗堂皇,極具美感,連著小青樓和小紅樓,都是請民國最富盛名的建築師楊延寶設計的,荷蘭建築公司承建,向來都是帥府的當家人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洪福在一樓門廊處按響了門鈴。

邊門一開,踢踢拖拖跑出來一個梳著一根大辮子的丫頭,十六七歲的年紀,臉蛋紅撲撲的,身子結實健康得很。

“洪伯您早啊!”

現在帥府的主人是寧錚,同時也是東三省寧軍總司令。寧錚的妻子叫唐奉九,而這個丫頭,正是奉九的貼身丫鬟秋聲。

洪管家笑眯眯地讓秋聲轉告三少奶奶,各寺院施粥之事已辦妥,如果願意去看看,可以等午後天兒暖和些了再去,又拿過剛剛馬車夫洪老根特意繞到“包子張”那捎過來的熱乎乎的包子。

奉九的奶娘吳媽正在一樓一間設施齊備的小廚房裏緊忙活著,氤氳的蒸汽模糊了她皺紋橫生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