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律師代理的醫療糾紛案法庭通知開庭,但他仍一頭霧水,找不到切入點。他決定帶著馬曉天、楊柳到律師所開業務研討會,讓所有的執業律師參與討論,給拿個主意。
馬曉天告訴楊柳,這在邢律師可是頭一遭。他的案子從來不讓別人染指,平時除了律師所分紅,他都懶得去一趟。很多年輕律師都沒有見過他麵。
“這就是大律師的派頭,就像電影、電視劇組裏的大牌明星,地位特殊。”馬曉天悄悄說。
律師所的業務會議在周六下午召開,因為是周末,律師們都不開庭,一般都會參加。參加這種會議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既可以溝通信息,加強律師們彼此之間的聯係,又能切磋辦案技巧,年輕沒有經驗的律師還能學到一些本事。邢律師很少參加這種會,因為他自視甚高,不需要與別人切磋,他的案源充足,也不需要通過這種場合獲得新的案子。跟邢律師不同,焦律師很喜歡參加這類會議,他還總是把自己辦不完、或者沒有時間和警力辦的案子轉給其他律師。通常這種情況下是兩個律師合作,比如焦律師接了一個建築糾紛案,標的比較大,但與手頭的一個金融糾紛案在開庭時間上有衝突,他就會跟別的律師合作,自己掛名,拿一半的酬金,沒有案子的小律師幹活,也能拿一半酬金。這樣雙方各得其所。如果是標的比較小的案子就幹脆轉給跟他合作的律師。邢律師則是不管案子大小,也不管有沒有時間和精力,一律自己辦,親力親為,實在辦不完,就讓助理律師辦,他掛名,但是分成是沒有的,頂多是給助理律師一個紅包。
所以,當周五下班的時候秦相忠主任宣布周六下午討論邢律師的案子,大家都覺得很新奇,周六下午到的人格外齊,包括跟邢律師一樣從來都不怎麼參加義務討論會的白秋霜律師都抱著筆記本電腦,一早來到會議室裏。
白律師以前是省高級法院的法官,一年前辭職不幹了,由成達推薦到泰海市茜雪的律師所幹律師,不到三個月,又嫌泰海太吵,由茜雪安排到了平城分所。她在城北紫荊山下買了一棟別墅,平時在家裏辦公,不到律師所上班。她有三個特點,其一、不接受律師所分配的案子,隻辦自己承接的案子;其二、不接受律師所分配的助理,有時候急需人手幫忙,她會從律師所裏臨時請一個,按小時付費給助理。其三、她每月來律師所一次,領取辦案的手續和薪酬。她的收入很不均衡,有時候一連三四個月沒有收入,有時候一次就是幾十萬的進賬。律師所按照每月10000元的薪水發給她,以應付日常開支,到年底進行總結算。
由於白秋霜律師不與外人交往,大家在背後給她取了個“高冷女王”的雅號。
此類討論會,作為實習生,楊柳隻能列席,馬曉天作為邢律師的助理,也是這個案子的兩個代理人之一,她負責向大家介紹案情。
案情其實也並不複雜。本案的原告是一個地方劇團的著名女演員,叫陳婕妤,不久前進京參加地方曲藝比賽,獲得全國一等獎,馬上大紅大紫,片約不斷。正在此時,她發現自己的腹部隱隱作痛,到被告海星醫院檢查,發現腹部有一顆良性腫瘤,做了手術切除。主治醫師是個美國留學歸來的醫學博士,醫術精湛,手術也很順利。但是不久,陳婕妤發現自己四肢乏力、還經常盜汗,腹部雖然不再疼痛,但仍然不舒服。隻好再次就診,被告醫院診斷陳婕妤又生了一顆腫瘤,再次實施手術切除。這樣折騰了兩次,花了上百萬,也耽誤了拍攝電影,推掉了好幾個片約。陳婕妤感覺自己一下子老了十歲,寶貴的藝術生命被庸醫耽誤了。
代理律師認為,陳婕妤的第二顆腫瘤應該在第一次手術中切除而沒有切除,導致第二次手術,這是導致原告身體損害的主要原因。此案構成醫療事故,故申請法院組織進行醫療鑒定,以確定被告是否存在重大醫療過失,從而確定應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答辯的理由是:本案不存在醫療過失問題,原告的第二顆腫瘤是在手術後再生的,不是第一次做手術時拉下的。原告的說法純屬主觀臆斷。被告還出具了第一次手術時前的x光片和手術過程錄像,證明根本不存在兩顆腫瘤被落下一顆沒有切除的問題。
馬曉天介紹完了案情,邢律師補充說:“本次開庭主要是由我方論證要求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合理性,被告出示的x片和手術錄像否定了漏切腫瘤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申請對醫療事故進行鑒定就顯得理由很牽強,這就是我方目前存在的困境。請大家看材料,提出寶貴意見,我在這裏先表示感謝了。”
支持會議的秦相忠主任說:“這個案子是我們所今年接的標的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案子,專業性這麼強的案子,以前我們也沒有接觸過。大家看看那份由被告出具的醫學資料,原文是英文的,是我們的兩個助理楊柳和馬曉天翻譯過來。”
焦律師道:“我們都沒有學過醫學,不要說英文,中文也看不懂,哪裏能提出什麼建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