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段(1 / 3)

,隻要崖涘輕輕一個呼哨,那馬兒便跟聽懂人言似的,溜溜達達,穩穩地馱著小殿下回來。

崖涘也教他演習數算,夜晚兩人一起觀星。天階夜色涼如水。崖涘歪身靠在廊柱下,一襲白衣,手執白玉柄麈尾,手背與白玉柄一樣皎然瑩白。

幼年的南廣和常覺得,就算用法術遮掩了真麵目,崖涘也是極好看的一個人。

“殿下,那是北鬥,那是紫微帝星……中間極淡的那條白線,是銀河。修仙之人常以為,銀河便是天界的一條河流,但也有劍修們說,那其實是一座巨大的劍塚。每一顆星子,都埋葬了大能的骸骨。”

崖涘的聲音也淡涼如水,清淩淩的,極好聽。

修仙界的事,於南廣和而言實在太過虛無縹緲。常常廣和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一身白色道袍的崖涘便將他抱回韶華宮,小心地放在床榻上。然後才悄然離開。

閑暇時候,或恰逢南廣和興致高愛學習的時候,崖涘甚至樂意充當半個仙家師父,教會他用術法操縱紙人。

南廣和第一次口念咒語操縱那些小紙人端茶遞水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

紙人兒堪堪將茶壺提起來,廣和就趕緊笑著阻止道,“行了行了,這壺是母妃最愛的越窯青瓷,可別磕壞了。”

“無妨,讓它試試!”崖涘一撣白玉柄麈尾,懶洋洋斜靠在美人榻上,朝這邊投來一瞥。“有我在。”

有了他這一句,廣和果然立刻將心吞回到肚子裏。小指微抬,紙人兒便穩穩地提起茶壺,一泓青碧色的茶水如注般傾入茶盞內。

“善!甚善!”廣和拊掌大樂。

**

崖涘其人,出自九嶷山。修仙界門派眾多,九嶷山在千餘年前一度曾赫赫有名,至今市井坊中仍流傳著有關九嶷山曆任國師的傳奇故事。

九嶷山,又別名“國師山”。據說此山曆任掌門或代掌門,在飛升前都會擇一親傳弟子,下山曆練。九嶷山弟子們曆練的方式有些特別,便是卜算天下大勢,然後令弟子出任一個凡俗皇朝的國師,為之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世俗百姓頗愛聽這座國師山的各位白衣道長們故事。在故事裏,這些來自九嶷山的道長們無一不是白衣飄飄,容止出眾。心懷天下蒼生,懲惡揚善的手段高深莫測。

據說九嶷山道長們每一次下山入仕,都能力挽一國於狂瀾,救黎民蒼生於水火。因此九嶷山這個名頭,很是受世人尊崇。

哪怕時光荏苒,九嶷山距今已有五百年沒人下山了,傳奇仍舊是傳奇。

當年崖涘隨師下山,選擇大隋朝入仕……師徒二人連個包袱都沒背,白衣飄飄就入了西京。

西京城樓專設有與修仙之人溝通事務的衙司。那衙司驚聞麵前兩人來自國師山九嶷,過於激動,誘發了積年心疾。當場白眼一翻,厥了過去。

大隋前朝後宮,也很是受了些驚嚇。

隋帝當時正在涼亭上飲酒,亭子上涼風習習,美人抱著琵琶輕攏慢撚,正踢腿表演飛天。聽完通稟,隋帝手一抖,懷中美酒撒了大半。飛天的美人兒則一腳沒繃住,跌進了湖心。一片人仰馬翻。

**

幼年的南廣和不止一次好奇地問道,崖涘,那時你們究竟怎樣想的,為何選擇我大隋?是不是因為仙閣選擇了大隋?

崖涘雙目微撩,道,殿下,這天下大勢,莫過於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事待貧道與你仔細分說一番。

崖涘展開輿圖,白玉般的手指輕輕一點,落在西南。天下間諸國遍布,西南邊陲最大的一塊地皮,叫大隋朝占了。

大隋立國三百餘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南氏皇族在起事前,據說原本隻是一大族世家,但那代南氏祠堂裏發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