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西婭細嚼慢咽後緩緩說道:“一部英國電影,導演是丹麥著名的女導演羅勒-莎菲。”
安娜:“我知道她,在丹麥是很有口碑的導演,所以這次是什麼樣的電影?”
辛西婭:“一部關於花季少女內心自我成長的一部電影,暫定名是《成長教育》,主角是一名16歲的少女,我覺得你可以試試的,因為這個導演的作品都很細膩口碑也不錯。”
安娜:“所以我現在是看不到劇本的是吧?”
辛西婭:“以你現在的哢位,當然是沒有資格看到劇本的,隻有通過試鏡他們正式要用你了,你才能看到劇本,雖然《斯托克》裏你的口碑不錯,但是那畢竟隻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對你的商業價值沒有太大的提高,頂多成為片商的一種參考,你也僅僅隻是一個有了主演作品的演員而已。”
安娜:“所以,你目前能得到的信息隻有,羅勒-莎菲導演,關於青春期少女自我成長和覺醒的故事?”
辛西婭:“沒錯,就是一部比較少女向的文藝片,但是我覺得你可以試一試,因為在《斯托克》裏你的形象太邪典了,你不能被這樣去定型,知道嗎?”
安娜:“我懂,我需要突破,需要別的更主流的角色防止人們對我的印象被固定。”
辛西婭:“沒錯,這部暫定為《成長教育》的新項目,裏麵你要飾演的是一個16歲花季少女,陷入家庭、學業、愛情的迷茫中最後自我成長,這樣一個主流的角色,可以幫助你扭轉《斯托克》裏麵的形象。”
安娜想了想,“那就爭取一下吧,我也很相信這個導演的水平。”
辛西婭:“不要想的太好,這個角色的定位和你第一部電影裏的差的太多,對方並非會接納你這樣的。”
安娜不置可否,“但是一切還得試試再說。”
辛西婭:“而且,據我所知,你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
安娜:“是嗎?”
辛西婭一字一字報出了一個名字,“艾瑪-羅伯茨。”
艾瑪-羅伯茨?安娜還記得這個人,之前為了宣傳《斯托克》的時候,片商讓她和艾瑪還佯裝朋友合過影讓很多艾瑪的粉絲大為驚訝。
不過那次見麵非常公式化,艾瑪合影完就像陌生人一樣走了,因為就像安娜說的,尊重從來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才有的,她們是雲泥之別,自然一切交情都無從談起。
同一時間,在洛杉磯的一家高級私立中學內,一個專攻表演特長的班級裏,學生們正在上一堂表演課,並且都在寫一份論文分析,艾瑪-羅伯茨也安靜地坐在下麵。
就在剛才,他們的老師給他們看了一部電影叫作《斯托克》,然後告訴他們要寫一篇關於裏麵演員安娜-格雷的表演分析論文。
教室裏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奮筆疾書,而艾瑪坐於滿是霧氣的窗邊上,腦子揮之不去的是剛才90分鍾裏,安娜那張孤芳自賞絕色的臉。
她這個年紀,這個成就,已經是童星裏很少能夠達到的高度了,但是讓她分析安娜,她還真的有些無法下筆。
於是她索性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在自己博客關注人的那一欄裏找到了安娜-格雷的名字,安娜在一個設置為“不看”的分組裏,艾瑪將她移了出來,放進了另一個“看”的分組裏。
然後她把安娜的博客瀏覽了一個遍,這才放下手機,拿起筆杆重新打算動筆。
一個小時後,老師開始收布置下去的論文,當他把每一個學生的論文都收上來之後,他開始一個一個看過去。
第一份就是艾瑪-羅伯茨的論文。
哦?這倒讓這個老師很好奇,艾瑪-羅伯茨,這個當紅的童星,她會如何評價這個初出茅廬的安娜-格雷?
老師翻開艾瑪的論文,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一看就是用來形容安娜的,而且充滿了詩情畫意。
“若玫瑰,似百合,我心向往。”
再加上發行商已經找到,後期也不用花時間在找發行上,這部電影從拍攝到宣傳到上映,安娜覺得半年時間就已經很充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