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端了上來,廖小柔是第一個品嚐,她品嚐過後,翹起大拇指,誇了一陣子,還跟老板開玩笑,說是想學這道菜的手藝呢。
廖小柔的一番話,說得我們哈哈的笑了起來。就建議廖小柔這個大官不當了,來這裏跟著老板當幾個月的學徒,手藝就學到手了。
廖小柔一句,可以啊,又逗得我們都笑了起來。
吃了午飯,又帶著去另外兩個景點看了一下,對龍潭鎮的景色,廖小柔都十分的喜歡,說這地方真的讓她有點舍不得離開了。
廖小柔對這個地方的喜歡,聽她的語氣,還是發自內心的。我們回到雲嶺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鍾了,崔紅光非要留著我們在雲嶺縣吃了晚飯再回嶺南,這是對方的一番好意。廖小柔也說,想在雲嶺縣轉轉,看看雲嶺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崔紅光給我們安排了一個休息的賓館,小小休息了一下,我親自開著車帶著付玉玲和廖小柔在雲嶺縣城轉了一圈,還帶著他們去參觀了雲嶺縣的茶葉公司。跑了一圈下來,花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離吃晚飯的時間還早,我提議找一個喝茶的地方,讓他們嚐嚐雲嶺縣的特色菜葉,不會比全國知名品牌的茶葉差到哪裏去呢。
聽我這麼一說,加上我剛帶了她們去參觀了茶葉公司的生產廠區,她們很有興趣。
我在雲嶺縣待了兩年,對這邊的環境還很熟悉,我們找了一個靠河邊的茶樓,讓老板給我們準備了雲嶺自產的最好茶葉,說這兩位從京城來的女士知道雲嶺產好茶,非要品嚐一下。
老板聽我這麼一說,知道我的意思,要讓這兩位女士喝到真正雲嶺產的特色茶葉。
茶給泡上來了,我讓兩位品嚐了一下,兩位很有興趣,押了兩口,嗯了幾下,點頭著,對雲嶺縣產的茶很稱讚。
兩人對我們雲嶺縣的產業話題產生了興趣,我就給他們講起了有關茶葉的故事來。
中國是茶的故鄉,福建是產茶的大省之一,我們東平的雲嶺縣也是產茶的好產地。中國又是茶的原產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並利用茶的國家,又是最早進行茶葉生產的國家。
茶,被人類發現、應用已經有五千年的曆史。根據《神農本草》記載是:“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以,茶葉的應用,開始是作為藥用,漸漸地到了周朝時候,茶已經成為一種禮品,作為男女婚配的禮物,或所謂的“奠茶”,同時以羹飲方式成為民間的保健飲品。
茶的種類繁多了,然每種茶都有其獨特之處,就好像我們東方的美女,總有自己或含蓄、或溫婉、或明豔、或清麗、或優雅、或奔放??????的氣質。一個好女人,如同一杯醇和、清雅、甘爽、綿長的好茶!做茶行業的女孩子很多,我們是那一種茶呢?
綠茶是詞,那晶瑩剔透,如一方碧玉,懸如心畔。二八年華的女子,如一杯綠茶般剔透,未經雕琢的天然美。綠茶中的龍井,像北方的女子般,有著大氣的外表,內秀的品質。碧螺春則是戴望舒筆下那個持油傘走過長長雨巷的結著丁香般清愁的南方姑娘。
綠茶在剔透的杯中,舞著生命,那起起落落的芽葉,穿過曆史長河,帶我們入夢!清雅的綠茶需要我們用那潔淨無瑕的玻璃杯相伴,再用那清純的純淨水衝泡,才能得以真味感!
白茶是輕靈的音樂,那空靈悠揚,如一絲甘泉,沁入心田。雙十年華的女子,如同清雅的白茶,甜美清醇、珍貴而鮮奇。望著杯中那杏色的茶湯,淺啜一口,頓然一種塵俗盡去、意趣盎然的感覺。
如此珍貴的白茶,需要絲綢般潔白的白瓷茶具,調以妙玉珍藏的梅蕊雪衝泡!方能品出真諦!
黃茶是水墨丹青,那墨色渲染,淡然間一副雲清山遠。二十五歲的女孩子,初入社會,經曆了一些事情,褪去了青澀,點綴了一絲自信。了解了社會並不是學校學到的,卻沒有失去對希望的追尋!宛若八分熟的水蜜桃!剛剛好!就像黃茶,經曆了悶黃,便褪去了青草氣,產生了甜香;減少了苦澀味,添加了甜醇。
青瓷茶具和黃茶相得益彰!選用純淨水衝泡,於君山銀針的起落間品味它的醇美!
青茶是散文,散文在神,在韻。三十歲的女人,此時即便沒有結婚,也不能稱之為女孩子了。而要以女人相稱。那是因為此時的她,曆經生活的種種,亭亭依然,在她的眼中,經曆過的任何人和事,都是人生中的必然,無法逃避,隻能麵對和承受。就像烏龍茶經曆了半發酵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兼具著紅茶的甜醇、綠茶的清香。越發的自然!
這樣的茶、這樣的女人,必得上好的紫砂茶具,才能揮發她獨特的香氣!礦泉水質能泡出她獨特的“岩骨花香”!
紅茶是劇,劇表人生,紅茶如人生之百態,世態芸芸,可清飲、可雜燴、可浪漫!清代鄭板橋詩雲:“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鬆蘿”。寫的是心之靜,雲卷雲舒的泰然。人生之路曲曲彎彎,生活的風風雨雨,在熱烈的紅中,緩緩地消融……四十歲的女人就是紅茶!經曆了全發酵,如曆練過的生活。淺啜清飲,加糖雜燴`````隻要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