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的。

蕭才人是犯忌不假,皇帝對是冷靜睿智之人,豈能因她幾句言語縱容蕭氏兄弟。皇帝不降靜妃之位,是因為他真心喜歡過靜妃;皇帝也不罰賢妃,賢妃也是他動過心的女子;皇帝更不會罰德妃,德妃行事得體,現下打理六宮。但四妃之位,必然有一個人下去,一番權衡,蕭才人成了這個被拿罪的人。

一降再降,在旁人眼裏,這隻是蕭才人觸怒龍顏,可身為皇帝枕邊人的靜妃,又怎會不知道皇帝的真實用心。

在這後宮,看起來直爽的人,未必就是真的率真天真,有時候也隻是偽裝成直性子的模樣。

如德妃那般,長得一副老實可靠樣,可不是真的老實。

偽裝,是她們這些女人都會的手腕。

靜妃頗有用意地對身邊的大太監道:“本宮與韓國夫人一見如故,明日宣她入宮敘話。”

韓國夫人、撫順王的親母,曾經的明貞縣主。

靜妃淡淡地道:“公主且回去吧!”

她領著眾人翩然而去。

江若寧站在長廊上,靜妃那莫名的幾句話是什麽意思?皇帝罰蕭才人,不是偶然,而是刻意為之。靜妃還說,皇帝在給什麽人留妃位,這怎麽可能?

皇帝不是貪戀女色之人,而且他宮中的嬪妃已經夠多。

大燕六宮,嬪妃等級森嚴:皇後一人;特一品的妃,四人;正二品的嬪,九人;正四品的美人,十二人;正五品的才人。十八人;正六品的寶林,若幹;正七品的禦女,若幹;正八品的采女,若幹。

然,到了天乾帝時期,取消了寶林、禦女、采女之位,新入宮未得寵的女子。一律敬稱為秀女。若三年而未承寵,即降為宮娥。

到了雍和帝時期,取消六宮嬪妃製度。唯皇後溫氏一人,寵冠六宮。

再到當今正興帝時,早前也沿襲了雍和帝的六宮製度,後在端儀皇後仙逝後。開始選了第一屆秀女,當時隻得六人。個個出生高貴,包攬了四妃之中的三妃之位,活到今日的,也個個都有兒女傍人。

正興帝隻設妃、嬪、貴人、美人、才人、秀女六等。在這妃、嬪之位的嬪妃就占十餘人,貴人、美人、才人統共十人,六宮嬪妃人數並不多。

正興帝年逾四十二時。下令暫停選秀入宮。

這後宮嬪妃的人數就開始下降而未上長,但凡在世的嬪妃。除了特別美貌動人的,幾乎皆育有兒女,直至現在,嬪妃統共二十二人,除了六位不曾有子嗣外,其他人人皆有。

皇帝便常召這六位不曾生養過的嬪妃侍寢,就是想讓他們也育下一男半女,也好讓宮中歲月過得有個寄托,偏生有四位嬪妃被太醫證實不孕,而這理由有的不是早年中毒,有的就是宮寒,還有的是身子有佯。

皇帝隻得改召兩位能育的嬪妃侍寢,今年入夏,錢美人有孕,之後又有韋才人有孕。有了皇嗣,皇帝下令免了她們給主位嬪妃的晨昏定省,允其靜心養胎。

江若寧想了一陣,不得要領,反正這宮裏的女人說個話都能拐幾道彎,便不再琢磨。待她回到養性殿時,德妃、賢妃二人正服侍皇帝,德妃坐著說話,賢妃則一臉溫和地給皇帝輕敲著肩膀。

這可苦了寧嬪、如嬪與幾位位分低的嬪妃,三妃都不吃了,可她們不能把一桌的菜肴吃完。

寧嬪道:“我們八人,每人分三道菜,我先選,之後是如嬪妹妹再選。”

寧嬪雖是嬪位,可她是重華宮的主宮嬪妃,也算是個主事的,當即挑了三道她愛吃,又剩得最少的。

皇上什麽時候講起節儉來,還說什麽“浪費可恥、節儉有德”的話,你要是不吃完,那就是失德呀,就算是撐死也得吃幹凈,吃到隻剩下菜湯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