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京城那邊對薛采從來沒有放鬆警惕過, 想想也是可笑, 那些養尊處優的人既薛采在前線出生入死, 又不希望他能順利班師加官進爵。
為了能更好的監視薛采的一舉一動, 甚至有人在背地裏悄悄收買王執。
王執表麵上表現出心動的樣子,一回頭就把這些全都告訴薛采了,他道:“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如果我假意投靠他們,到時候回京他們為了收買我肯定會在嘉獎升官這件事上幫我。”
薛采問:“那你打算怎麼投靠他們?出賣我嗎?”
“你行軍作戰無可挑剔,我有什麼可挑剔的?”王執想了想道:“我就編幾個莫須有的罪名寫個彈劾你的奏折,再經由監軍的手送去京城。監軍是他們的人,屆時進了京你自可輕易洗脫自己的罪名。還可以借此機會向監軍問罪, 我也可以輕輕鬆鬆升官, 你裝裝委屈說不定還能博取皇帝的同情給你增加封賞,豈不是一石三鳥?”
薛采想了想, 心說我不坑人誰坑人?就讓王執去辦了。
王執沒有離開,當著薛采的麵就寫了一封將薛采罵的狗血淋頭的奏折,寫完之後還讓薛采欣賞,被薛采一腳踹出書房。
大齊曆來重文輕武,將領在外征戰還要派個文官做監軍隨軍。這個監軍沒別的作用, 就是給皇帝打小報告的。所以一般在外的將領都是竭力討好監軍,就怕哪裏得罪了監軍,到時候天天在皇帝麵前打小報告,那就什麼都完了。
此次監軍乃是兵部員外郎李逸之,隻等著這次隨軍立功回去之後升為兵部侍郎。一路上薛采沒怎麼搭理過他,為此他早就看薛采不過癮了,不過礙於他都沒什麼機會接近薛采,薛采的仗又打的漂亮,他也一直沒找到彈劾薛采的理由。
就在他滿腹怨氣的時候,王執送溫暖來了。這樣一封惡意滿滿的奏折,李逸之看完之後眼冒精光,問道:“這裏麵說的都是真的?”
“當然。”王執狗腿的道:“司徒湛以為把我從大理寺弄出來我就是他的人,對我也不是很警惕,可他也不想想,他隻是個粗鄙武夫……”
李逸之頓時就信了他八成,因為大齊文官向來都是這樣看輕武官的。王執又道:“有了這封奏折,不知回京之後大人能否在尚書麵前給下官美言幾句?”
李逸之滿口答應,等王執一走他就攤開紙筆,將王執的奏折謄抄了一遍,最後冠上了自己的署名。之後隨手就將王執的奏折燒了,完了還得意一笑,年輕人就是太嫩,有這種好事怎麼能輪得到你?
半個月後薛采生擒了反派的土司頭領,就要班師回朝。此時京城皇帝的聖旨也來了,見了薛采二話不說就抓起來了。薛采也不反抗,束手就擒之後表現得非常委屈。跟了薛采幾個月的將士們不忒立了大功的將軍被抓,還是薛采出言安慰大家平複了眾人的心情,隻把這些耿直的將士們感動的不行。
薛采和王執商量之後,提前派十七回京,在京城散布英勇將軍大勝而歸,卻被無恥小人陷害的消息。
百姓們那裏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們隻知道薛采打了勝仗,而那些隻知道耍嘴皮子的文官隻會在家裏享福。薛采還沒進京,京城裏就已經傳出了好多個版本,甚至還有人添油加醋給這件事編了戲文,戲文裏將薛采塑造成了一個民族英雄將那些文官編成了無恥奸臣。
一時間民怨沸騰,這簡直就是將那些幕後操作的人架在火上烤。
本來彈劾一個武官是很平常的事,就算最後發現薛采是無辜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