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住宿的農家,因為一行人還是有幾個沒有辟穀,需要進食的。我們就和農家的主人一道吃飯,主人家說現在世道有些不好了,肉類都開始在漲價了。好像是因為好些經營畜牧的都發病,死了好多豬牛羊,肉價就不停地翻漲了。
我倒是有些訝異,原來城外沒有修士的地方和我前世是那麼接近。我問沒有什麼人出來管管嗎?主人家表示一般這些事情,黟劍宗不太會管,覺得這是生老病死的正常情況,他們不會幹涉。主人家表示他們到還好,自己種得有莊家,溫飽倒是不成問題,就少吃點肉就好了。再往外城一點的地方就開始可憐了。
我有些不解,追問了幾句。了解到,普通百姓如果無災無難生活倒是過得不錯的。但一旦有天災導致收成不好,那就比較麻煩了,因為在城裏能賣高價的永遠不會是這些糧食。而需要糧食的大都不富足,能管飽自家就很好了。不過,如果嚴重了,城裏的大家族也會出錢救助一部分,黟劍宗也會出麵管管。就好比現在,王氏家族就在救助遭災最嚴重的地方,這個消息倒是讓我對王家有所改觀。總的來說,這日子比我以前想象的要辛苦一些,但還是好過的。
有了昨晚了解到的一些情況,今天一路上我就更能注意到,確實一路少見家養的畜牧。偶爾有牛都是在耕地附近,想必也是耕牛。不過一行人也就我還對這些情況有興趣了解,其他人都認為這是凡塵正常的生活,與他們無關。他們自然也不會插手管。
我突然意識到我和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異。這裏的修士都是以修道為主,把生活,人情看得很淡,畢竟你那些沒有修道的家人,朋友可能對於你而言很快就會死去。如果太執著於這些,怕是一直會難過,也無法悟道了。逐漸的,修士和普通人之間就有了明顯區別,互相共存著,但又不會幹擾對方。不得不說,我還是有些無法分得這麼清楚。好比我還是會在乎人的年紀,不管是修士還是普通人,而修士們都隻看修為來評斷,年紀根本不參考。所以在內城經常能看到一個看起來幾十歲的築基修士恭恭敬敬的對待一個看起來十幾歲的金丹,雖然這個金丹的年齡可能實際比築基的大。但也確實有金丹期真是年紀比築基小的,那就是資源不一樣的緣故了。
又行走了一天,我們終於到了祈福山的腳下。我們會在山下打坐一晚,第二天一早上山。祈福山確實很陡峭,肉眼都能看出,這條上山路不好走。幸好我這兩天堅持沒有吃師傅給的丹藥,否則上山之後體力跟不上可麻煩了。
一晚上安安靜靜,大家都各自打坐,養精蓄銳。這是我喜歡這裏的一個地方,沒有什麼人情世故,大家有共同目標,就湊在一起,結束也是各走各路。不需要假惺惺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