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段(1 / 1)

更是恨不得粘在她身上,與無人時對訴說著喁喁情-話,弄得她臉紅心跳,偶爾更是恨不得把他拍走。

簡直難以想象,表麵上冷若冰霜的小侯爺,私底下卻是副牛皮糖性子!

阿瑤感覺自己也不是個很差的姑娘,又有景哥哥的感情在。能養出景哥哥那般的兒子,長公主應該也是明理之人。再者麵前丫鬟態度擺在這,長公主對她的感官應該還不錯。綜合這三方條件,她感覺這趟長公主府之行,被粗暴退貨的可能性應該不是很高。

想明白後她也就不怕了,箱籠是在青城收拾好的,這會還沒來得及卸下來,這會正好原封不動地帶去公主府。

在阿瑤往公主府走時,陸景淵已經一路暢通無阻地抵達乾清宮,然後他就見到了紅光滿麵的皇帝舅舅。

“舅舅這般高興,可是遇到了什麽好事?”

相隔幾個月,見到死裏逃生的外甥,皇帝本想著感動一把。可瞧著他這般隨意,他心中剛醞釀起的那點長輩關懷之情瞬間煙消雲散。

“你弄出來的好事,那麽大動靜,整個京城都聽見了,還在這裝癡犯傻?私自編排朕,這可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陸景淵沒有絲毫緊張,“不是您承諾青城商賈,所捐軍餉可充作日後稅賦。胡老爺感念天恩,便用省下來的銀兩購置糧種,歸根結底此事還是皇帝舅舅的功勞。胡家姑娘所言句句屬實,又何來欺君之罪?或者,皇帝舅舅這是不好意░

恰好丫鬟茶上來,茶是今年新茶,太後賞下來的東西自然差不了。好的茶,不論怎麽沖都會很香。阿瑤拖起青花瓷茶盞,用蓋子輕輕撇著,茶水溫度透過幾近剔透的細瓷碗壁傳到手上,暖烘烘的溫度襲來,緊張情緒少了不少。

上首聲音傳來,“這碧螺春可是江南名茶。”

阿瑤不是很愛飲茶,小孩子大都喜歡甜甜的東西,茶水太過苦澀,她也無法免俗。不過不喜歡不代表不了解,胡家不缺錢,重金砸下去,從小教她的師傅也都是大夏頂尖水平。饒是學得不認真,多年熏陶下來也算是略知一二。

這會長公主提及碧螺春,她也能搭得上話。從碧螺春的采摘說到氣味,然後是到有關此類茶的典故,再是借古喻今,阿瑤又說了相熟茶園中發生過的趣事。雖不是這方麵的行家,但不論長公主問什麽,她總能答得上來。話不多,但全是她本人知道的,沒有任何虛張的成分。

“看來阿瑤很懂茶。”長公主聲音中透出幾絲溫和,少了點威嚴。

阿瑤低頭,略帶嬌羞地回話:“公主殿下過譽,民女不過是略知皮毛。”

多年飲茶,長公主怎會不知這裏麵深淺,自然也清楚她說得是實話。勾心鬥角半輩子,如今她喜歡這份簡單澄澈。更難得的是,她知道什麽時候該簡單,而什麽時候該用腦子。

聰明人多得是,能拎得清的可不多。

有了這點認知,再下麵的對話,長公主也沒有刻意出太刁鉆的問題。阿瑤也是與人為善的脾氣,長公主問什麽她便說什麽,既不會虛張聲勢,也不會刻意隱瞞,這樣一來兩人倒是相談甚歡。

說了有一會話,先前那個威嚴的天家公主形象便在她心中慢慢崩塌。阿瑤發現長公主實在是個很好說話的人,教養好、明事理,跟她同處一室是件很舒服的事。

阿瑤漸漸放鬆下來,跟她說起了在青城的趣事,當然其中少不了說到陸景淵。

陸景淵從宮裏回來,手中韁繩往錦緞胡同方向勒了下,腦子裏響起那丫頭的叮嚀,聲聲換了個方向。快馬踏破深宅大院間的寧靜,一路騎到長公主府門前。

剛下馬管家便告知他,公主請了胡家姑娘過府。

可別嚇著那丫頭,想到這他越發急迫,輕功運氣來,瞬息間便來到明堂前。還沒等推開門,就聽到他那公主娘在毫不留情地揭他短。

“那猴兒,從小就皮,三歲就開始上房揭瓦。廣平侯府那麽高的明堂,也不知道那會他小短腿是怎麽爬上去的。”

“娘。”

長公主唇畔笑意還未完全綻放,便被門外傳來的聲音冰封住了。

陸景淵推門進來,恰好阿瑤也朝這邊看過來。四目相對間,察覺到那丫頭臉上笑意盈盈,他終於放下心。

他了解自己的娘,那絕不是位多麽平易近人的公主,天家該有的威儀她全都有。被她瞧不上的人,將會遭受到她如數九寒天般寒冷的對待。而阿瑤也不是太八麵玲瓏的姑娘,剛才聽門房說她被傳召過來,他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想也沒想直接在公主府動用輕功。

“兒子給娘請安。”

陸景淵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

他都這樣了,阿瑤也不敢安安穩穩地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