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3)

“媽媽,晚上我來做飯。”丫兒踏進門內便對秀珍說道。

“好啊,我們家丫兒真是厲害!”秀珍站在灶台邊乘起一盤炒蘑菇,笑著說道。

“媽媽”!丫兒故意托長了語調:“我是大人了,你就不能認真點誇你女兒嗎?”

秀珍端著蘑菇轉過身來,微笑著說:“媽媽怎麼沒認真呀,丫兒是很厲害啊。”

丫兒聳聳肩,對秀珍哄小孩的口氣無奈。

丫兒替秀珍搬了個凳子,然後端了倆個碗走到灶台的後鍋,打了兩份飯,再回到桌子上。

“媽媽,吃飯吧,等下再忙。”

秀珍在圍巾上擦了擦手,走到丫兒身邊,坐下與她共進午餐。

丫兒給秀珍夾了幾塊瘦肉,又給她夾了一堆蔬菜,直到秀珍的一半飯碗都被菜蓋住,她才罷休。

“媽媽,多吃點。”丫兒說。

秀珍也替丫兒夾了許多蘑菇,“媽媽給你夾點你最愛吃的蘑菇。”

丫兒故意做驚訝狀,“媽媽你看!我怎麼覺得我手裏的碗裝的是一盤蘑菇菜呢。”

秀珍噗嗤一笑,摸了摸丫兒腦袋,“小丫頭還學會逗媽媽了呢。”

丫兒親昵地握住秀珍的手,在自己臉蛋上蹭了蹭,“那可不,這可是我媽啊!”

“好了,好了,別貧了,快吃飯吧。”

“嗯!”

倆人用完餐,丫兒收拾了一下碗筷和菜,然後抱著兔子到菜園玩耍了。

這片菜園是丫兒和她媽媽秀珍的驕傲。

由於鎮裏暴亂、人們流離失所失去了工人的原因,秀珍做房子的事被擱置了四年。雖然沒有做成房子,但秀珍與丫兒把錢投在了菜園的改造上。

她們縮小了稻田,抽出一部分土地用來種玉米,另外在那棵已高達數十米的樟樹旁,又移栽了倆棵樟樹。

三棵樹呈三角形,一大兩小,夏天最完美的乘涼之地。畢竟,一到夏季,土房子裏就跟火爐一樣,燙的很。

還是樹底下好。每一年夏季,丫兒都會搬張椅子坐在樟樹下,手裏抱著兔子,悠哉悠哉地半眯著眼看著樹葉縫間的陽光。

梅嬸也經常會來這裏,她未能與秀珍母子倆住一起,但她們之間的感情從未變淡。

不但未變淡,反而更濃,特別是梅嬸知道丈夫和兒子們的死訊後…

1940年,也就是去年,一個穿著軍裝的男人開著吉普車停在梅嬸家門口,當時秀珍與丫兒都在。

男人拿著幾本證書,秀珍認識上麵的字“海外英勇就義英雄證書”。

男人開門見山的說梅嬸的丈夫和兒子們都已在法國英勇就義,他帶來證書與幾張照片,還有一袋子錢,把這些交給了梅嬸。

離開時,他說國家對不起她丈夫和兒子們,由於戰爭的原因,無法厚葬。等仗打完了,國家一定會讓這些為國捐軀的人的名字回蕩在每一個國人心裏。

仗打完後,國家當真做到了這件事,但那時梅嬸已看不到了。

秀珍母子倆安慰了梅嬸,把她抱入懷裏,隨她一起痛哭…

她們懷念以前不知道梅嬸丈夫和兒子消息的日子,那個時候至少還有個盼頭。如今,都沒了,梅嬸哭了三天,秀珍母子倆陪她哭了三天。

梅嬸有過輕生的念頭。自己的父母親人都不在了,一個有血緣關係的都沒有,她覺得很孤獨,她想下去找她們。

但她還有沒有血緣關係的秀珍母子倆,她發現自己並不是孑然一身,她還有人關心、有人疼。

至此,她知道自己不是孤獨存在的。

“丫兒!”

丫兒在躺椅上睡的迷迷糊糊,突然聽到梅嬸的喊聲,“幹媽,我在這。”丫兒站起身朝梅嬸揮手道。

“在乘涼啊。”

“是呀。幹媽你來不,可涼快了。”

“晚些吧”,梅嬸說:“你媽媽呢?”

“媽媽在家。”

“嗯。”

梅嬸朝秀珍家走去。

“秀珍!秀珍!”梅嬸還沒到門口便大喊道。

“梅嬸嗎?快進來。”秀珍在屋裏喊道。

秀珍給梅嬸準備了個凳子,然後從櫃子裏拿出幾串洗過的葡萄和幾個蘋果擺在桌子上。

待梅嬸進屋後,秀珍便說:“梅嬸,坐。”

“哎。”梅嬸說。

“梅嬸,嚐嚐葡萄。”

“好嘞。”

梅嬸吃了幾顆葡萄後,說:“秀珍呐,你知不知道柳鎮發生的事?”

秀珍一臉疑問。

“我上午去了柳鎮。”梅嬸淡淡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