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包子,心裏的失落和不安頓時湧上來。在合肥,雖說不是大城市,但是自己在那裏好歹是個體老板,工商稅務都對自己很客氣。朋友也很多,活得很自在。那裏的“家”也比較舒適清新。這裏,雖說城市先進,可是,自己在這裏淪落為一個“漂泊者”,能不能紮根還是個問題。
他點起一根煙,默默地思考著。
跟盤菁菁離婚,是他這輩子最痛苦也最後悔的事兒。可是,這是沒有法子的的事。自己當時做了錯事,被鄭敏這一對母子纏上了,無奈隻得分手。
離婚時,財產分割方麵,母親堅持要自己上訴,再爭取多分點。自己沒有爭取。讓盤菁菁多拿些吧。自己心裏一直都覺得她還是自己的老婆。雖然離婚了,但是自己不想與她為敵,不想跟她多爭什麼。何況,還有女兒呢。
盤菁菁那是多麼精明的女人。跟她在一起,你想不到的問題,她都會幫你考慮。自己到這裏創業,如果有她做幫手,那該多好。
鄭敏和昊昊,他們隻是自己的負擔。自己必須二次創業,養活他們。跟鄭敏結婚,是母親的希望,也是盤菁菁的要求。自己最後妥協了。是啊,自己30多歲了,怎麼也得有個家啊。不能孤家寡人在深圳打拚哦。
第二天,吃罷早餐,簡南跟著李曉忠,來到李曉忠的朋友大張那裏。
()為您提供 線閱讀。
大張高大魁梧,名張紹鵬,是個經商個體戶。他在深圳開店多年,攢了些錢,準備投資一個新項目。李曉忠跟他是多年的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這天,李曉忠跟張紹鵬說起自己有個同學要來深圳,想找人合夥投資個項目。
張紹鵬說:“那好啊。我正好想投資開新店呢。你這同學來了,大家商量一下,合夥幹吧。”
大張跟簡南說:“開店經商吧,比你原先開廠搞生產要賺錢多,而且省錢省心。隻要想辦法動腦筋把產品賣出去就行了。”
“嗯。”簡南答應著。
“現在,我們主要討論一下到底投資什麼項目。”大張說。同時,他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資料,跟簡南一天討論起來。那些項目,有開飯店,賣保健品,賣兒童玩具,賣液體壁紙,賣誠人擁品……。
簡南看了看,說:“還是搞一個有點技術含量,比較新穎一點的吧。”他們又到網上去尋找。找了好一會兒,簡南看到一個叫做“深呼吸”的環保項目,產生了興趣。
“我覺得這個比較好,符合當前環保主題,而且,這種項目,目前國內還不算多,生意一個還比較好做。簡南分析道。
“什麼意思?”大張問。
就是幫人家檢測室內環境汙染,搞綜合防治。就是保證客戶室內空氣絕對清新健康。是加盟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
“這個…太複雜了吧?還要聘請懂這方麵技術的人。”大張皺著眉頭說。
“我就懂一點。我原來就是搞環保產品生產的。”簡南說。
“哦。怪不得呢。”大張恍然大悟。
兩人商量好,簡南出資30萬。這是他僅有的,賣房子的錢。除了留下一年多的生活費用,以及給孩子治病的藥費外,其他都投了進去。大張投資20萬。共計50萬。
第二天,簡男就跟大張開始尋找合適的場地,並且給比北京分公司發去了要求加盟的簽約申請。
“搞這個行不行啊?你可得慎重一點哦。”鄭敏聽說搞這個環保監測,她覺得似乎不熱門,害怕收不回投資。
“你懂個屁。你就知道過日子,帶孩子。我的事你不用管。”簡南不屑地說鄭敏。
鄭敏不吭聲了。
一個星期後,簡南和大張合資的“深呼吸”深圳環保空氣清新公司開業了。
他們雇請了10名員工,公司租了50平米辦公場地。放了點鞭炮,擺了點花籃,就開張了。
開張這天晚上,累了好多天的簡南,終於躺在床上時,他對自己說:二次創業,起步很難啊。他知道今後的路很難走。但是,再難也得咬著牙堅持下去。
他心裏清楚。這是自己咎由自取啊。
他想起自己跟盤菁菁創業的階段。那時候也很艱苦。可是,那時兩個人承擔著重擔,比自己現在要好得多。
華語第一 您提供 線閱讀。
正文 第一六八章. 簡南和鄭敏(番外二)
新公司開張,最緊迫的是尋找客戶。
簡南在市內幾家報紙上刊登了廣告,並且在電視台也做了廣告。僅廣告一項,就開支了很多。他想想有些心疼,但是這筆錢是必須出的。
然後,他又派員工上門推銷。他選擇了一些大公司和高檔小區。又登報招聘了一些大學生,報酬比較低的,業餘時間上門推銷。
公司招聘的員工,全部到北京分公司培訓過。這培訓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竣可是,開業十幾天了,隻做了兩筆業務。收入寥寥。
室內環境監測和消除有害物質,這個行業在國人心中還不太熟悉,大家也不覺得是迫在眉睫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對於收入較低的社會群體,顯然消費不起。收入較高的家庭,還有效益較好的大公司,才是他們的主要客戶群體。但是,具備這種條件的家庭和單位,有些人並不重視,還有些不想增加這部分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