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中飄搖。
然而蓮女之美,不若貝女妖嬈善誘,自有清風明月之仙氣,望時如群星環繞之月。
“你不去化形跳舞嗎?”正欣賞著美麗舞姿的林行韜問頭頂一動不動的十蓮。
十蓮嘟嚷:“我還不太會呢,就不去丟臉了。”
這時候,忽然有蓮花笑而目視遠方:“我聽說世人皆愛牡丹,縱使當年人族女帝令百花開王都,都要特意下旨給牡丹!大家都說,是女帝怕牡丹抗旨不尊!”
“如今人族帝王不敬神明,卻依舊愛牡丹!”
眾蓮花齊呼:“蓮又差牡丹幾何?!”
林行韜聽到這裏,想起了當初給卿卿講武則天貶牡丹去洛陽的故事。
也想起了卿卿在還不是女帝的時候放煙花,令百花盛放。
[皇女有令!春雨已至,百花當開!]
原來她還特意給牡丹下旨了啊。
林行韜輕笑一聲,從蓮花底下遊出。
“固不差也。”他說。
星光分出些許,照拂其身。
紫霧中,隱約可見一黑發少年。
少年赤腳,持蓮花,肌膚白而發光。
他略微思索,輕聲說:“我曾聽得人族一首頌蓮的歌曲。”
眾蓮女側目。
於是,其奏歌曰:“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世人甚愛牡丹,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女舞姿為之一停,驚見少年臉上的笑容悠然恣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蓮女喜而掩麵,踏波於少年身側,隨歌聲而舞。
“豈如牡丹——”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笑聲中,蓮女在少年身邊若即若離,時而笑麵相隈、指尖微點,時而橫湖十裏、霓裳曳波。
擁紅妝,翻翠蓋,花影暗南浦。
芳臉輕顰,淩波微步,波麵澄霞!
星光漸去,林行韜大笑一聲,重新化為黑鯉,穿過層層花瓣,躍入湖中。
林行韜笑著對發呆的十蓮說:“那就別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了!我自然有辦法自己去龍宮!”
他轉而對眾蓮女問:“剛才的舞曲,可能入龍王之眼?”
眾蓮女皆喜而歎:“必能龍心大悅。”
有蓮花花瓣染上薄薄緋紅,輕聲細語:“人族始皇已是風姿卓絕,在我等妖族看來,卻不及阿略剛才一番唱笑。”
遠處,忽地傳出了一陣掌聲。
似有人立於岸邊,與身後的眾多侍從一同觀看了全程。
來者也歎曰:“此天上曲與舞,人間哪得幾回聞與看,你們說是不是?”
侍從答是。
“那黑鯉,過來讓我瞧瞧!”
蓮女循聲望去,驚呼水君親臨。
——
《楚開元廣記》:
開元十五年,夏。帝立於太液池側,觀池中花,笑問:“愛卿以荷作詩,如何?”時大將軍對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帝笑容漸失,慍而斥:“此為爾陳珂樂所作耶?”大將軍答:“固不是我陳珂樂所作。”少頃,帝稍靜。大將軍乃言:“亦非始皇帝所作。”帝拂袖自去。
天佑十年,有史官曰:“陳將軍不為文而假借他詩,無從怪也。其子名文軒未嚐不緣於此。而此詩係何人所作竟無從考起。隻餘陳將軍言——吾師嚐曰此詩為一楊姓人所作。又有詠梅詩‘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亦不知何人所作。”
作者有話要說: 林行韜:差點唱出我像隻魚兒在你的荷塘~
詩詞部分改自《祝英台近·荷花》、《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