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役,撲胡的憤怒,劉璋的失落,在戰事過後,猶如黑白電影一幕幕的上演著。
撲胡的憤怒隻是因為沒有複仇成功,而且在攻城之時還雪上加霜,又死傷百餘人。
劉璋的失落是因為陽平關比他設想的還難以攻打,而且難度增大,也預示著攻城之時要死傷大量的人馬,若想攻占成功,甚至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可能讓劉璋跌落低穀,從此一蹶不振。
不過事到如今,走到這個地步的劉璋已無退路,因為時間不等人,他不能停下,所以哪怕前麵是萬丈深淵,他也隻能勇敢向前走去。
比如阻擋在前的陽平關,哪怕是銅牆鐵壁,或者要付出任何代價,劉璋都要一步邁過,甚至在以後麵對更為難纏的梟雄劉備、曹操,他也要一腳邁過。
在接下來的時日裏,劉璋在試探過後,才真正的下決心大舉攻城。
次日,劉璋命令典韋、甘寧、嚴顏等將,帶著伍營精銳共計一萬人馬進行攻城。
在這數日之中,劉璋可是精銳盡出,而典韋、甘寧等將勇猛過人,他們甚至憑著個人的勇武帶領著眾將士衝殺上城頭數次。
但可惜的是,楊任、楊昂等人也非庸人,雖然勇力不比甘寧等人,但他們依仗著城牆之利,在配合著一眾將士硬生生將這搖搖欲墜的陽平關守了下來。
但可惜的是,楊任、楊昂等人也非庸人,雖然勇力不比甘寧等人,但他們依仗著城牆之利,在與一眾將士配合得當,就這樣奇跡般地將這搖搖欲墜的陽平關給守了下來。
攻城受阻,可是讓劉璋損失慘重,尤其是數日以來連番攻城,竟然讓五營精銳連死帶傷高達千餘人,這讓劉璋心在滴血的同時不得不暫停攻城。
暫緩攻城隻是下下之策,這隻是在劉璋束手無策之時,所做出的無奈之舉。
不過話雖說如此,但並不表示劉璋隻會坐以待斃,然後等著糧草耗盡,在灰溜溜的退兵巴郡。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毫無辦法的劉璋就隻能在出下策,特命大將前去陽平關進行鬥將。
鬥將也就是所謂的單挑,而且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雙方各派一名將士來比試武藝,當然論誰輸誰贏,那自然得各看本事,至少誰勇力過人那麼這人就勝券在握。
鬥將雖說隻是個人的戰鬥,看似與集體無關,但是單挑的輸贏結果,其實也會影響整隻軍隊的士氣,至少贏得一方士氣大漲,而輸的一方士氣低落。
士氣仿佛是一記強心劑,當它高漲之時,你可能所向無敵,當它低落之時,那麼可能十成力你隻能發揮七成,說句駭人聽聞的話,士氣甚至間接地左右戰事的成敗。
……
陽平關城下,甘寧跨騎戰馬,手持雙戟,單槍匹馬的來到關下準備挑戰對方。
不過讓人鬱悶的是,無論甘寧如何呼喊,關上眾人仿佛把他當作空氣一般,根本無人應答,如此情況倒是讓甘寧非常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