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奇襲南陽(1 / 2)

項通在得到寧則平的消息後也一直在反複琢磨,覺得此事對於楚國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風險:“陛下,臣覺得我們可以先答應下來,但是最後要不要和燕國一起夾擊齊軍,就要看他們能不能順利取下南陽城,如果他們做不到,我們還是按兵不動,做好防守就行。”

在場的朝臣聽了紛紛點頭讚同,如果燕軍能順利切斷齊軍的補給線,那這場仗就已經贏了八成,那時出兵也不過是痛打落水狗。

熊煥見群臣沒人反對:“既然各位愛卿都同意出兵,那大將軍這次就由你親自領軍如何?”

項通幾年前因為截殺燕國使者失敗的事情,而被貶了三級,後來薑桓楚在楚國遇刺,薑無雙要興兵報仇,項通又帶兵在昌黎城擊退齊軍而官複原職。

但是在這之後,項通就一直很低調,甚至沒有再上過戰場。上次的聯秦伐宋也是大司馬高義的侄子高克恭前往的,所以他現在也需要一場大勝仗讓自己重新活躍在楚國的政治舞台。

項通答應道:“臣領命,但是在臣出征期間,宋國的鄧元覺不可不防,臣擔心他會偷襲我們。”

寧則平給項通的消息隻說了,薑無雙出兵昌黎的原因是為了給薑桓楚在首陽山遇刺的事情而出氣,並沒有告訴他齊軍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引誘宋國上當,但是項通久經戰陣,總感覺齊國不會因為這種小事對楚國用兵,肯定還有其它目的。

大司馬高義眼見一場大功勞就要落入項通之手,心中暗生不滿。此刻聽到項通的擔憂,不無諷刺的道:“大將軍過慮了吧,宋國上次雖然擊退我們楚秦聯軍,但是他們自己也損失了五萬人馬。加上後來為救援燕國,又與齊國進行了一場水戰,自身肯定也消耗不少,就算他們想打我們的主意,隻怕也是有心無力。”

項通堅持道:“大司馬此言差矣,宋國已今非昔比,宋地本就有水鄉澤國之稱,經過這幾年的修養生息,國力也在逐漸恢複。最近短短半年內能連敗我們楚、秦、齊三國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他們了。”

高義還要回擊,熊煥擺擺手阻止了他,道:“大將軍的擔心不無道理,征南將軍高克恭上次敗給鄧元覺之後還在吉州郡留守,朕給他下道旨意,讓他小心防範鄧元覺。”

熊煥嘴上雖然采納了項通的意見,但是內心並沒有把宋國放在眼裏,一個被自己國家虐了近二百年的國家,別說是楚帝,就是一般的百姓,潛意識裏也不會把宋國視為自己的對手。

半個月後,齊帝薑無雙任甘子寧為平南將軍,領兵十五萬兵出南陽,再次攻打楚國昌黎城。楚帝熊煥也用項通為帥,領軍十萬迎戰,雙方時隔四年,再一次在昌黎城下對峙上了。

這次雙方的聲勢都比上一次要大,但是交起手來,依然是以試探性的進攻為主。齊將甘子寧是大將軍田無忌麾下的愛將,他知道這次出來隻是做做樣子,引誘宋國上當,所以每次進攻也是點到為止,並不打算和楚軍惡戰。

和齊軍相比,楚軍本來就處在劣勢,再加上項通還在等寧不屈那邊的消息,更不會主動出擊。每天麵對甘子寧的叫戰,都不予理會,下令閉門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