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大將軍,我們已經有五年沒見了吧?聽落升說你想見我,不知道大將軍找我所為何事?”荊州城下,鄧元覺笑著對項通道。
原本還在吉州城坐鎮的鄧元覺收到石落升的書信後,就把城中的所有事務都交給太尉袁成策,自己隻身一人來到了荊州城。
對麵的項通看著比自己還年輕七歲的鄧元覺也是百感交集,這些年來楚國的國力不知道要比宋國強多少,要不是眼前這人,自己早就踏平宋國,建立了不世之功。
可就是因為鄧元覺的存在,才讓自己一次次的無功而返,同樣也正是因為自己一次次的無功而返,才成就了鄧元覺天下第一名將的稱號。
項通神情有些複雜:“鄧大將軍,我們交手也有二十多年了吧,以前都是我去進攻你們宋國,沒想到短短五年功夫,你們居然壯大到能主動進攻我們大楚的地步。”
“我現在才有點明白,為什麼田無忌明明知道暫時沒辦法滅掉燕國,還常年派一支大軍進攻漢中城。齊國的國力遠勝於燕國,十萬大軍的開銷對齊國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對於燕國卻是不小的負擔。一年兩年,他們或許還能撐得住,十年八年燕國非得被拖垮不可。”
“田無忌的眼光比我看得長遠,五年前我就不該退兵,如果也一直和你們消耗下去,宋國說不定現在也垮了,又哪有能力去救援燕國,甚至還敢來偷襲我們大楚。”
鄧元覺又是一笑:“你說的沒錯,如果當年你不撤軍,一直和我們耗下去,最後先跨的一定是我們。可惜,項大將軍你被自己的個人利益蒙蔽了雙眼,沒有看清大勢。現在你就算再想和我們耗,我們也能耗的起了。”
項通歎了一口氣:“怪不得田無忌一直以來隻把你和燕赤行視為他的對手,以前我心裏還不服氣。現在總算明白,或許在用兵方麵,我並不比你們差,但是對於整個大局的把握,我確實不如你們。”
說到這裏項通情緒有些低落:“這次我約見你的原因,想必你也猜到了吧,開個價吧。”
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早就在鄧元覺的預料之中,在來之前就和太子肖衍商量好了,如果項通真是來議和,該開出什麼條件。
鄧元覺不假思索道:“我提出的條件不會過分,請大將軍放心,如果最後和談成功,我不僅可以放高義的八萬大軍離去,還可以把高克恭也還給你們,但是作為交換,嶽州城得交給我們,另外我們大宋現在所占領的所有城池,也歸我們所有。”
鄧元覺提出的這些條件,在出發前就已經和太子肖衍商量好了,肖衍也沒有意見。宋國畢竟不是齊國,不能獅子大開口,再提出其它條件,項通也不會答應,至少目前楚軍並不處於下風,相反對方的兵力和自己相比還占有一定的優勢。
項通心裏清楚鄧元覺的要求其實並不過分,吉州郡已經被宋兵占領了,想讓他們吐出來是不太可能了。至於黃州和荊州兩城也不用想,自己打荊州也有一個月了,還是沒有半點進展。
雖然知道不過分,但項通要是就這麼答應了鄧元覺,熊煥那邊也不好交差,和齊國談判,適當的讓步還情有可原,麵對宋國這個被欺負了兩百年的國家也要讓步,這讓熊煥的麵子放哪?
項通拿不定主意,隻好道:“你提出的條件容我考慮幾天,十天之後我再給你答複。”
鄧元覺自然知道項通顧慮什麼,故意施加壓力道:“可以,不過還請項大將軍要盡快給我答複,你也知道我們陛下特意派了太子殿下來吉州城督戰,太子可是每日都催我出戰,我一拖再拖,也不能總拂太子的麵子。”
項通壓根就不信鄧元覺的話,在宋國的軍事上,別說是太子肖衍,就是肖道成本人有什麼想法也得先征求鄧元覺的意見,更別說是打仗這麼大的事了。
回到大營,項楚走上前問道:“父親,我們私自和鄧元覺議和,陛下要是知道了,他能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