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寅和肖徹來到舒州,一陣寒暄過後,鄧元覺就說出了讓他們鎮守舒州和柴桑的想法。
兩人聽完心中都略感驚訝,本來按他們最初的想法是跟著鄧元覺征戰沙場,也積累一些軍功,為將來爭儲做準備。
這三年來在大陸五國的皇子中,風頭最盛的無疑是齊國的四皇子薑桓楚。薑桓楚憑借著自己的戰功,現在獨領一軍,麾下也有十萬將士,成為齊國儲位的有力爭奪者,他們二人也想要效仿。
但是他們清楚的知道肖道成派他們來的目的不是建功沙場,而是監督和限製鄧元覺。現在鄧元覺主動把後方的兩座重鎮交給他們管理,就相當於把整個宋軍的性命托付給他們,這讓肖寅和肖徹無法拒絕。
鄧元覺見二人答應,又笑著道:“兩人皇子都沒有意見的話,明日我就帶著大軍去攻打徽城。我走之後,除了大軍所需的物資補給之外,還有一件事需要兩位皇子多多費心,那就是正在攻打襄陽城的田無忌”
肖徹試探的問道:“大將軍是覺得項楚守不了多久了?”
鄧元覺點了點頭:“不錯,項楚麵對田無忌能堅守三年已經很了不起了。隨著柴桑和舒州的相繼失守,田無忌肯定會擔心我搶先攻下壽春,他一定會不惜代價拿下襄陽,襄陽一旦失守,項楚就隻能退守隨州。”
肖徹聽懂了鄧元覺的言外之意:“隨州離我們的夏口城不遠,大將軍的意思是一旦襄陽失守,我就去夏口鎮守?”
鄧元覺麵帶憂慮:“正是如此,我還擔心項楚要是連隨州也守不住,田無忌會直接帶兵過來打夏口,夏口一旦有失,我們伐楚的整個戰略都得重新調整。”
肖徹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想:“原來大將軍派我去柴桑隻不過是一個幌子,他的真實意圖是讓我去守夏口,替他擋住齊、楚大軍。不過隻要舒州還在大哥手上,一樣能限製住他。”
肖徹隨即答應:“大將軍放心,如果田無忌真攻下襄陽,我會第一時間趕去夏口駐守,絕對不會讓齊軍或者楚軍有可趁之機。”
鄧元覺麵露喜色:“三殿下肯去駐守夏口,那我就放心了。殿下是燕兄的關門弟子,除了一身武藝已得燕兄真傳之外,想必這行軍打仗的本事,燕兄平時也是傾囊相授吧。”
肖徹心中又是一驚,燕赤行出山的消息是保密的,他回來之後也沒公開露過麵,更別說去上早朝了。除了還在建鄴城的幾大世家可能知道之外,其他人是不會知道的。現在鄧元覺突然這麼說,就是暗示他已經知道燕赤行回來了。
肖寅見氣氛有些尷尬,趕緊打了個圓場:“大將軍放心吧,有三弟在,夏口肯定會萬無一失的。明天大將軍也要帶兵去取徽城,我們預祝大將軍旗開得勝。”
次日一早,肖徹和鄧元覺分別趕往徽城和柴桑,肖寅則留在了舒州駐守。
徽城現在是一片亂象,誰也沒想到高克恭會臨陣脫逃,而舒州的陳世鐸又這麼快投降了宋軍,徽城一下就成了最前線的戰場。
城內百姓從出生以來就沒有經曆過戰爭,現在戰火燒到眼前,自然是一片恐慌。這幾天悄悄逃走的人不計其數,就連一些守城的士兵也在家人的煽動下棄城逃跑。
這讓原本已經備戰兩年的太守劉漢盛有些手足無措,他本不想阻止百姓出逃,因為擔心會引起更大的混亂。但現在一看不阻止也不行了,百姓自己跑也就算了,還煽動著守城官兵一起跑,再這麼下去,徽城就要成空城了。
劉漢盛讓自己幾個心腹帶著家丁日夜守在四個城門,不準任何人進出。這麼做雖然暫時解決了出逃問題,但是城內蔓延的恐慌情緒卻越來越盛。
鄧元覺帶著大軍抵達城下,立即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讓吳騰、鄧文豪、荀玉清各帶兩萬人圍著東南西三個城門日夜攻打,單單留下北門不攻。
這樣城內的守軍和百姓都覺得自己還有一條退路,守城時也不會全力以赴。
這幾天一到晚上就會有百姓偷偷地從北門的城樓上放吊籃逃走,劉漢盛知道後又派人去阻止。
剛開始還好,後來隨著這麼做的人越來越多,百姓和守軍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百姓毆打官兵的情況。
劉漢盛把城內的屬官都召集到了一起,希望他們能想一個好辦法,誰知道身旁的陳主簿一開口就試探道:“大人,在這麼下去我們恐怕也守不了多久,不如也學陳世鐸開城投降吧?”
要知道在一個月前,劉漢盛知道陳世鐸獻城投降的事情後,可是當著眾人的麵大罵過他貪生怕死,辜負聖恩的。現在陳主簿也讓他學陳世鐸,這麵子哪擱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