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惹不起咱們就躲吧,要不然就捏著鼻子一起捧唄。

無論是文學圈,還是評論圈,一月兩刊的《母語》是不得不看的。上半月刊那是評論圈的天下,下半月那就是文學圈(尤其是嚴肅文學圈)的天下。而且《母語》是相當傳統的文學文藝雜誌,每篇文章排在什麼位置都是有依據的。小說能不能被推薦上封麵,在封麵的推薦字體能有多大,這都是有著傳統和說法的。所以基本上拿著厚厚的一本《母語》,隻要瞧上封麵就知道這期雜誌值得關注的文章有多少了。

不過這一期封麵上最醒目的字體就是《叢林中》和《羅生門》,看來本期的重點推薦就是這兩篇小說了。不過這兩篇小說的作者怎麼沒聽說過啊?還是同一人!頓時評論家和作家們都震驚了。倒不是說《母語》不推薦新人,但是就算是推薦的新人作者也絕對不是純新人。多多少少都是在一些地方刊物小有名氣,初次進軍全國文壇的作者。而且一個新人作者能同時在一期雜誌上刊登兩篇文章,還篇篇是重點推薦,這就有點意思了。

於是大家紛紛打開《母語》,找到重點推薦的小說。沒有出乎大家的意外,果然有編輯寫了編輯按。但是一看編輯按的署名,不少作者又驚出一身冷汗來!這可是《母語》總編輯於寶岩的編者按啊!一般都是高級編輯,最多是部門主編寫編輯按,什麼時候總編輯也寫編輯按了?要知道總編輯一般就負責刊首語的撰寫,怎麼會寫編者按?

有了種種不可思議之後,大家開始閱讀起這兩篇小說來。《叢林中》似乎是一部懸疑探案小說,但是整部小說除了對話就沒有其他內容。但是如果將《叢林中》視為一部探案小說的話,那麼整部小說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剝絲抽繭的那種快|感。反而整部小說完全是基於一名女性被奸汙後殺害的事件,不同的人給予的不同的答案和證詞。人究竟是誰殺的並非小說中的重要內容,真正重要的內容在於不同立場和階級的人對於同一客觀事物卻有不同的表述。

正在閱讀這部小說的東方大學文學院院長熊清泉倒是看出了一絲端倪。他在紙上寫道,“很多人都知道,證詞相對於證物來說是不可靠的,因為人心是最難琢磨的。而在小說創作上,有種人物叫做‘不可靠的敘述者’,他們的言語不是為了推動情節朝邏輯的方向發展,反而是朝一些不符合邏輯的地方推進。雖然他們的存在會讓讀者莫衷一是,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點,正是因為作者的這點小小的狡猾,讓文本散發出了完全不同的魅力”。

熊清泉讀完《叢林中》之後,略微休息了會。這是於寶岩最近提醒他要關注的一個作者,雖然並非完全的新作者,但在純文學圈卻是新人。尤其是熊清泉得知這位作者還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語文老師,熊清泉的表情就更精彩了。因為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文學創作和人生閱曆是有關係的。雖然天底下不乏天才,但真正的大家多是經曆過生活,目睹過磨難的人。

不過《叢林中》雖然是篇很新穎的小說,但也僅僅就是在“新”上了。熊清泉承認這是一部不錯的中篇小說,但是熊清泉還是認為作者孫平過於狡猾,故意在文本上賣弄玄虛進而製造出似乎很有深度的閱讀層次來。不過熊清泉靜思了一會之後,開始閱讀起《羅生門》來。

相較於《叢林中》賣弄文筆不一樣,《羅生門》則講述了一個個小小的故事。有點像是寓言,但又有點禪宗的意味。遭放逐的仆人在亂葬崗中苦苦掙紮,是做一個惡人,還是做一個餓死的人,他在徘徊。而他此時目睹一名老嫗正在拔一名死去婦女的頭發,這讓良心未泯的他感到憤怒,質問老嫗為何連死人的遺體都不放過。老嫗卻振振有詞,一來她自己要餓死了,難道不能發點死人財?二來這名死去的女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生前就販賣假的食物給普通老百姓。在老嫗的質問下,仆人似乎覺悟了,他覺得自己為何要被凍死在亂葬崗呢?於是他搶走了老嫗身上唯一的衣服,從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