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段(3 / 3)

手術間裡頭的聲音開始漸漸變多,情緒激動的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少人直接擁抱到了一起。

他們壓抑著喜悅,不敢大喊大叫,隻能用肢體語言表達內心的激動以及對彼此的感激與祝賀。

餘秋看著仍然昏睡的老人,輕輕地舒了口氣。她不能保證手術過後他一定會好起來,她也沒辦法確定將來有一天自己會不會後悔?

她隻能保證一件事情,為著這一刻,她願意放棄一切。

大夫能夠做的事情實在太少,大夫想要做的事又實在太多。她惟願這位鞠躬盡瘁的老人,能夠平平安安,不要再受病痛的折磨。

手術結束了,老先生被送進了術後恢復室。其實術後恢復是有專人看著,他們隻要留下一兩位醫生就可以,然而所有人都捨不得離開,也不敢離開。

作為專業人士,他們當然知道真正的危險期並沒有過去。假如術後老人不能夠安然醒來,他們會恨不得直接挖個坑把自己丟進去,然後活埋了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躺著的老人終於睜開了眼睛,因為術中做了氣管插管,他說話無比艱難:“開會,我要去開會,主席喊我開會。”

餘秋又要掉眼淚了,她沒有想到老人居然還頑強地記著前麵自己要去做的工作。全麻術後,病人常常會有短暫的記憶缺失現象。

旁邊吳教授對那位年輕的女士解釋:“張同誌過來通知的時候,總理已經上了手術臺,麻醉都打好了,腔鏡也進去了。這個時候就算是中斷手術,麻醉的延後效應也要持續幾個小時,對總理來說實在損傷太大。我們商量過後,決定還是繼續手術。畢竟總理年紀大了,反復手術的話對他來說風險過高。”

吳教授歎了口氣,“我們誰都不願意總理開刀。他這麼忙碌,開完刀之後又不能好好休養,實在太傷人。可是,總理的情況真的不能再拖了。持續的血尿,每次小便看得我們都心驚膽戰,總理已經開始貧血了。有好幾次我想給他輸血,總理都拒絕了,因為害怕耽誤工作。”

恢復床上的老人還在重複著自己的要求:“開會,我要去開會。你過來攙我一把,我緩一緩就能坐起來了。”

他說話斷斷續續,聲音微弱,簡直可以說是氣若遊絲。因為拚命想要用力,他額頭上甚至沁出了汗,沾著他的白髮。

年輕的女士走到了他身旁,輕聲安慰他:“沒事的,總理,主席就是擔心您,讓我過來瞧瞧您。”

老人臉上浮現出淺淺的笑容,艱難地回復:“麻煩您告訴主席,我很好,我沒事,讓他不要擔心。他要多注意身體,天冷了,天氣變化的厲害,他要多保重。”

餘秋側過頭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害怕會哭出聲。淚水她是止不住的,她也不打算止住。

哭一哭挺好,就當是排毒吧,也好歹緩解一下她的壓力。反正刀已經開了,是殺是剮,悉聽尊便。

她管不了許多,她是大夫,她能夠遵循的就是疾病診療原則以及病人的意願。

年輕的女士沒有立刻離開,老人被推回病房的時候,她也陪同在旁邊。直到老人再三再四地催促,她才起身告辭,臨走前又囑託眾人好好照顧老人,讓老人多保重。

餘秋從頭到尾都沒有搞清楚這位年輕女士的身份,不過她也顧不上關心這些,她眼睛盯著的是老人的術後恢復情況。

尿袋裡頭的尿量以及尿液顏色、老人的血壓、呼吸跟脈搏,還有心電監護儀上的心電圖走向,以及老人的精神狀況,都是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