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媽不是在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還能是什麼呀?簡直以為說快板說單口相聲呢。
偏偏我爸這人沒有原則,我媽說什麼他居然就聽什麼。聽的時候,還滿臉心疼的抓著我媽的手,活像我媽是那個被殺的醫生一樣。
怎麼可能啊?我媽的病人對我媽可好了。我媽腳腫的時候,還有人專門給我媽做那種布鞋,送給我媽穿呢,說那個穿的舒服。
又沒仇又沒怨的,病人家屬為什麼要殺醫生啊?明明醫生是幫他們看病的人啊。
我媽跟我爸唉聲歎氣,說人死了,醫療界認為鮮血會讓大眾看清楚醫療環境究竟有多惡劣,要反思對待醫生的態度。但是醫療界以外的人則大部分都認為多死幾個人可以讓醫生端正自己的態度,帶著良心給病人看病。多流點兒血,才能長記性。
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為什麼不砍別人專門砍你呀,那肯定是你自己有責任,是你沒良心。
我聽了感覺懵的一塌糊塗。這究竟是什麼邏輯呀?別的不說,幹一個行當老被人殺的話,這個行當的人可以自己離開呀。入了坑的半路轉行太艱難,也許咬咬牙接著忍下去。可是新人就不願意進這個行當了呀。
誰都不可能長生不老,進入這行的人越少,這個行當的業務水準提升就越慢。外界的要求越高,雙方的矛盾就越大。最終的後果就是有能耐的都不幹這個了,留下的都是沒辦法的人。那不就成了惡性循環了嗎?
我覺得我媽肯定是生了場病,腦袋瓜子糊塗了,所以編個瞎話都編不清楚。
可是我媽又告訴我爸,那個護士姐姐的話還沒說完,外頭就響起了喊打喊殺的聲音。
因為沒有床位,連加床都住滿了,所以醫生建議來醫院的病人去其他醫院看看。人過來看病,總要有個地方安置下來吧。
結果那個病人家屬就惡狠狠地威脅,說非得砍你們幾刀,你們才曉得收病人是不是?
我媽說這叫破窗效應。當人們打碎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時,如果窗戶沒有得到及時維修,那麼會有更多的人扔出手上的石頭。即便他們對這棟建築物沒有惡感也會做出同樣的事,反正扔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挨打挨?的醫生護士多了去,有幾個動手的人受到處罰的?挨打挨?的人繼續忍著唄,說不定醫院跟衛健委還會發你一個委屈獎呢,鼓勵你繼續受委屈。
將少數人拔上道德製高點,本質其實是看不起大部分民眾,認定了他們愚昧無知粗俗不講理,所以也沒必要告訴他們事情的真相。隻需要隨便樹立個靶子,讓人有發洩的物件就好。
外頭的病人家屬還在喊打喊殺,主任說要報警。我媽沒有繼續聽下去,而是飄飄蕩蕩地走了。
她不想聽,她聽了難受。員警也要維持穩定啊,那當然管好管的人了。哪些人最好管?一般所謂有正規單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實是最好管的那一波,因為他們凡事都想講個道理。但並不是所有的時候,別人都跟你講道理。
其實誰都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兒。醫療資源越來越緊張,醫保支持又沒辦法到位,有矛盾正常,沒矛盾反而是咄咄怪事。
宣傳都是各種吹牛,包括醫院自己的宣傳都眼睛一閉,臉不紅。但是除非享受公費醫療的人,其他誰進醫院不自己掏錢?醫院不收錢怎麼運轉?樓是怎麼蓋起來的?人是怎麼養活的?醫院不盈利誰信啊?醫院本身就是差額撥款的單位。
光是一個錢字,就已經夠讓雙方矛盾重重的了。人民醫院坑人民,醫保病人被推諉,成了輿論默認的事,那究竟怪誰?
除了錢以外,醫療水準跟醫療態度也是爆發矛盾的焦點。排了好幾個小時的隊,幾分鐘就被打發去交錢做檢查,然後一個檢查接著另一個檢查,矛盾會不爆發嗎?
“可是再深的矛盾,也不能動手殺人啊。天大的理由,殺了人,輿論也不該拍手叫好啊。”
我媽苦笑,“你沒錢買房的時候,你直接砍了建築工人砍了售樓人員,那房子就歸你了嗎?你覺得醫生開了藥拿回扣,且不說這份回扣到底存不存在。售樓人員賣了房還有提成呢。那你買房子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砍對方?”
我媽想跟她的導師老太太聊聊,然而老太太正忙著給人接生,壓根就沒注意到她的存在。
小孩子下來之後,我媽的師妹過去問老太太,她要去北京進修,想趁機送束花給那位醫生。她想幫老太太也寫張卡片。現在朋友圈不讓說,那就去現場緬懷一下吧。
頭髮花白的老太太歎了口氣,點頭道:“送吧,都送,我們也裝死的話,就沒人管了。”
有人在邊上嘀咕了一句:“你們說她下輩子還會做大夫嗎?”
我媽的師妹暴躁了:“她憑什麼還當醫生?她就是八輩子欠了,這輩子也應該還清了。下輩子憑什麼還讓她遭罪?我們小秋姐還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