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熱銷(1 / 2)

報業集團7樓,蜀都都市報專題中心。

副總編王濤、錢穆主任和特別報道組的成員,呆呆地看著網上數據一再創出新高。

網絡,就是如此可怕,一旦某個事件成為核心,成為熱點,根本無法想像它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王副燃起了一根煙:“鋪墊,已經做得很足了,就看明天的報紙銷量。”

《蜀都都市報》在西南一帶屬二線媒體,曆史上最高的發行量,為20多萬份,其中蜀都本地發行占一半,即10萬多份。

但自紙媒經受寒冬以來,發行量斷崖式下降,至去年,總發行量僅為12萬多份,蜀都本地占了8萬多份。

報社在發行上並不太賺錢,賺錢主要靠廣告。

廣告收入則更慘不忍睹,曆史最高為1.2億元,但去年,僅剩零頭,2000萬元略超,幾乎僅可勉強維持報社正常運轉。

如果局麵難以扭轉,報社虧損經營的話,就將進入惡性循環,關閉的可能性很大。

西南一帶紙媒龍頭《華西晨報》情形也差不太多,但它的體量,是《蜀都都市報》的5倍左右,靠收縮等策略,還可維持。

王副的忐忑,也是報社所有人掛心的一點。

畢竟,明天的報紙,如果拉不動發行銷量,那麼廣告商將繼續沒有投入廣告的欲望。

成與敗,就看明天的報紙銷售量了。

這是改革的一條生死線。

采訪中心,也是燈火通明。

但忙著在截稿期交稿的記者,興致卻都比往日低了不少。

陳一新今天仍舊沒有回家,在辦公室裏一支接一支地抽著煙。

已經趕完稿的幾個記者在輕聲交談,聲音壓得很低很低:

“晚上拋出的消息和音頻,厲害了,把網上整個熱度都掀了起來。看勢頭,明天報紙銷售會高開高走。”

“喜事確實是喜事,可是兄弟,這策劃,為什麼不放在咱中心做呢?難道我們就做不出?”

“噓……主任為這事難受著呢。”

“王副有些欺負人了,許凡是咱中心的見習記者,憑啥臨時調到專題中心?改革試點,放到咱中心也一樣行啊。”

“主任就不該派老劉采訪這新聞,人許凡能做出這麼好的方案,就應該派他去。好事也就輪不到專題中心了。”

“許凡打臉打兩次了,主任受得了還是受不了?”

“行了行了,這事還是少說為妙。傳到主任耳裏,你丫就不怕靠邊站?”

“得,我回家了,明兒見。”

“明天睡醒,先到報攤去看看銷售情況。拜了。”

……

第二天。

蜀都報業市場出現了多年不曾遇到的一幕。

《蜀都都市報》還沒從印刷廠送出,分散在全城幾百家報攤,已經有不少樂迷在排隊,一邊討論著“神曲事件”,興奮地等著真相被揭開。

蜀都報業傳媒集團網站,5點多就迎來了一波接一波的流量潮,顯然,早起的網友已經按捺不住,一遍遍在刷網站了。

早早趕到報社的副總編王濤和錢穆等人,沿途見到如此盛況,各個激動,內心充滿了期待。

當然,今天的新聞操作方法,和以往相反,今天是由傳統紙媒打頭陣。

也就是說,“神曲事件”詳細報道,由報紙披露,網站上不予轉載。這是逼著讀者去買報紙看,帶動報紙銷量,從而為以後的廣告經營打下基礎。

等《城都》這首歌9點上線的兩三個小時、吸引起足夠的市場關注後,網站才會選擇報紙上的精華內容,在網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