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書拜見皇上。”身形瘦小的李適之,從士子中越眾而出,跪倒在地。李躍心中暗歎,這李敬書也真是藝高人膽大,女扮男裝在皇帝麵前不慌不忙,這如果被看穿,可相當於欺君之罪。
唐玄宗盯著李敬書,說道:“果然是人中龍鳳,頗有當年九齡之姿,我大唐文壇再添一才矣。”
“多謝皇上誇讚,敬書才疏學淺,怎敢與張九齡相比,不過敬書定當加倍努力,不負皇上厚恩。”
大手一揮,唐玄宗說道“|上將軍,重賞!”高力士連忙命小太監端來一個紅布盤子,盤中放著一抹漆黑的方硯。端硯旁邊,放著一隻玉筆。
“李敬書詩樂雙冠,實乃我大唐良才,特此賞賜端硯一方,禦製玉筆一支,以嘉其才。”
周圍其他官員權貴投去豔羨的目光,這方端硯可是屬於硯台中珍品中的珍品,每年皇帝得到的上貢也不過二十方左右,許多的權貴大臣做夢都想得到一方,另一隻玉筆雖然珍貴,但是若論價值這方端硯才是無價之寶。
“謝皇上厚恩!”李敬書再次磕頭謝恩,收下賞賜。
“李清風何在?”唐玄宗好奇的問道,從他的語氣中,能夠聽到皇上對李躍的興趣很濃。
李躍走上前,屈膝下跪,雖然不習慣,跪天跪地跪父母,此時再加一個皇上。榮辱不驚的說道:“李躍拜見皇上。”
唐玄宗多看了幾眼,讚歎道:“適之生了個好兒子,清風侄兒,平身吧。”
滿堂皆不由得將目光從李適之與李躍身上打轉,誰讓人家在臣子的身份外還鑲了一層金,是皇親國戚呢。李躍挺拔玉立,站在那裏,一副榮辱不驚的神色。
“果然是國之棟才,有此大才,我可以無憂矣!”
這時,原本隻是看熱鬧的南詔的使者不明白了,他站起來問道:“我有一事不明,李敬書是詩樂雙冠,天可汗卻隻讚其為詩才,而李清風卻是國之棟梁呢,素聞前者強,未曾聽說後者勵,還請天可汗為我等解惑。”不說在他的旁邊其他國家的使者,就連很多大臣都是一臉迷惑,紛紛猜測這是唯親是舉,既然是侄子,自然更加厚愛一些啦,這也是人之常情。
唐玄宗高深莫測的摸了摸胡須,自信的神情中露出一抹坦然,等的就是這句話,要的就是你們看不懂,這才更加顯示出皇帝的聰明,隻見唐玄宗得意的看向李躍,說道:“清風,將你國子監年考的詩作念出來,給眾位聽聽。”
李躍謙卑的彎腰應諾,意氣風發的讀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西山百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諾個書生萬戶侯!”慷鏘有力,這首詩仿佛帶著巨大的穿透力,令一眾外邦使者大驚失色。
唐玄宗滿意的看到這種結果,隻見大臣中,李林甫首先站出來,恭賀道:“皇上運籌帷幄,得天庇佑,必能應天順意,將天可汗之名響徹海外。”
其他的大臣也紛紛附和,而那群外邦使者更是跪倒拜服,奉承唐玄宗的天威,以表忠心。
這一呼百應都像是提前編排好的一般,動作都是這麼整齊和諧,唐玄宗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了,天子對邊功越發重視,而李躍這首詩更是寫到了他的心坎上,不僅僅可以借機在外邦胡人麵前展示大唐的邊功,更是從側麵敲打這些藩屬,說道:“上將軍,重賞!”
“清風若投筆從戎,不僅你父親不舍不願,就連朕也舍不得這樣人才,如此風度,當為我大唐士子的楷模。”
“陛下所言極是,清風雖然滿腹雄心為國開疆拓土,但是也深知缺乏資曆經驗,隻要能為陛下分憂,清風萬死不辭。”這一番感人的話語說出來,李躍自己都覺得有些裝,不過因勢利導,大家都這樣,所未見麵三分情,這種千載難逢在皇帝麵前表現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就不知道下一店在什麼時候了。
果然,李躍的話真是如同陽春三月的香風,唐玄宗被吹的飄飄然,對李躍真是越看越喜歡,怎麼看怎麼順眼,再次對高力士說道:“傳旨,刑部侍郎李適之教子有方,賞布絹千匹,黃金一百兩。並李躍這首《北國》展示在全國的學院三個月,以力行天下士子。”
“嗻”高力士瞧了李躍一眼,恭敬的應道,對李躍的讚賞不言而喻。接下來唐玄宗對其他士子適時的表彰一下,宮宴便不溫不火的結束了,而毫無疑問這場宮宴的風頭都被李家父子搶光了,李適之更是一直笑得合不攏嘴,對前來示好的官員更是來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