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段(2 / 2)

元朔七年。

衛初宴與趙寂有了一次很漫長的冷戰。

從元朔五年冬到元朔七年春,每個月不曾間斷的花期,意味著她們也有過十幾次的相處了。若是在這樣漫長的相處之下,衛初宴還察覺不到陛下對她的心思、以及她自己對陛下的心思,那實在是太難了。

元朔七年的春天,桃花盛開的日子,帝王“逼”衛初宴去桃林喝酒,在滿樹燦爛的桃花下,帝王手中拎著一壺酒,對短暫失神的她驕傲說道:“你看,你終究是不那麼恨我了。”

那是第一次,衛初宴沒有刺回去。

是呀,不那麼恨了。

那麼久,久到好像連怨恨也要消磨掉,久到好像也真的生出了一些情義來。

從三月到五月,是她們兩個人之間,罕見的充滿溫情的日子,她們沒有爭吵、沒有分歧,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不過兩個人都還未表明心意。然後到了六月,那一次相處時,可能是因為之前幾月“助長”了衛初宴的膽子,又或是她克製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情到濃時,她想要標記帝王。

她嚇到了帝王,被失控的帝王掐住脖子,很是威脅了一通,衛初宴心中好不容易燃起的火焰熄滅了,她們陷入冷戰,一月又一月,大約有半年吧。

衛初宴沒有同趙寂說過一句話。

②思②兔②在②線②閱②讀②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大約就是結局了。

第七十七章.大結局

元朔八年,春。

戰事起。

先是中山王杖殺刺史,公然叛國。而當趙寂派兵前去平亂時,廢太子忽然也拉起一支軍隊,打著“正社稷”的名號,宣揚他才是正統的繼承人。廢太子自鬱南起事,鬱南是平南王衛家一脈的地盤,此舉無異於昭示衛家的反叛,直接牽連了長安的衛初宴。

即便趙寂與衛初宴都清楚,衛初宴不可能反叛、也與衛家沒有關係,可是朝臣不清楚,並且也有人想要借此廢除內朝、又有人想要拉下衛初宴換自己一係的人上位,總之,一夕之間,彈劾衛初宴的奏章數不勝數,即便衛初宴管理著奏章,也無法將它們丟出去。

折子遞到趙寂麵前,趙寂頂著朝中諸臣的壓力,將那些折子盡數壓了下去,然而,朝堂中的聲音卻壓不下去,衛家反叛已是鐵證,身為衛家人的衛初宴也難辭其咎,隻要她身體裏還流著衛家人的血,她就摘不出去。即便她從前清清白白、甚至於國家有大功勞,即便她沒有犯罪,然而,衛家既然有了罪,那這罪也即是她的罪,這就是“連坐”。

朝中要求處置衛初宴的聲音一日強過一日,趙寂不得已,免去了衛初宴的職位,將她幽禁在衛府。一場被家族波及的風波,看似已然削減,然而,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到了三月,中山王與廢太子的叛亂還未平息,淮海的膠東王、淄川王又聯合起兵,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

他們所要“清”的,就是衛初宴。

起兵之初,膠東王、淄川王作檄文道,如今國有大亂,皆因鬱南衛家夥同廢太子犯上作亂,衛家其心可誅、全族不可恕,當此危急之際,天子卻仍然重用衛家嫡女,膠東、淄川二王聞之,不由落淚。今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護君王、清君側。

明眼人都知道,清君側隻是個起兵的借口而已,可是,若是帝王一直不肯處置衛初宴,那麼這個借口就一直都有。

許是這個借口實在好用,後來,吳王、楚王、趙王也打著這一旗號先後起兵,戰火,瞬時燃燒了半個齊國之廣,趙寂盛怒,調派數支軍隊前去平叛。趙寂的王師皆是精銳、裝備優良也不缺糧草,而諸侯王經過百年的養精蓄銳也有了強橫的戰力,一場場打下來,居然各有勝負,暫時看不到結局。

國已大亂,長安城雖不到人心惶惶的境地,可也並不那麼太平了。書求、跪求、哭求......甚至往議事殿的柱子上撞的官員也出了好幾個。都是在求陛下處置衛初宴,仿佛如果處置了衛初宴,“清君側”了,諸侯王們便會退兵一般。

雖然荒唐,可,眾怒難犯,趙寂雖貴為天子,也不能再強行將這些壓下。衛初宴看出她的為難,在她提出派人秘密護送衛初宴出長安的時候,衛初宴釋然了,看,誰能說帝王沒有情呢?已關係到她的江山了,可她還是要救她衛初宴一命。

衛初宴拒絕了帝王的提議,她跪在趙寂麵前,請求趙寂將她投入大理寺。

“何必呢,你知道,即便你死了,這場戰爭也不會結束的。”趙寂的手在顫唞,她想一巴掌過去,將這個迂腐的女人打醒。

衛初宴坦然道:“是呀,是這樣,可是總有人不這麼想。人,總是擅長自欺欺人的,他們會想,萬一呢,萬一陛下處置了衛初宴,諸侯王便退兵了呢?他們會想,他們會退兵的吧,畢竟,衛初宴已死去了啊。不少的人在做著這樣的美夢,因為這是最省事、最安全的做法,隻需要犧牲一個人罷了。”

“你既然知道這樣你會死,何必去學那飛蛾撲火。”趙寂痛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