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城第三中學,曆史上也曾經輝煌過,它始建於1932年,校內的一座禮堂是典型的民國建築,莊嚴肅穆。校內的一個花園也是中國古典園林式的古色古香,是當時曆城的大家族顧家的私人花園,建國後被劃為國家財產後來並入了它臨近的三中,所以和所有有曆史的學校一樣,三中有著自己的驕傲與底氣。
校門口不長的街道,是縣城唯一的梧桐映翠的街道,街道兩邊的店鋪不是書店文具店就是小吃店,但是並不顯得格外擁擠,完全沒有慶中門口的車聲人聲的喧鬧。
校門並不是特別雄偉,紅瓦屋簷翹起,鏤花的鐵門大開,一條長長的梧桐直道向裏延伸,大道左邊近處是幾個籃球場,不遠處事正在修建的足球場,運動場後麵是一棟棟的住宿樓。而大道的右邊正對足球場的是食堂,食堂旁麵常常的柏樹林圍牆是三中的布告欄,上麵貼著此次高一新生的分班名單,許國棟和許小雪擠進擁擠的人群裏,沒一會就在第二張比較靠前的地方找到了許小雪的名字。倆人便去食堂裏高一(2)班的牌子後的老師那教完錢,拿到宿舍住宿條,將行李幫去寢室。
寢室在三樓的302號,裏麵鬧哄哄的,不大的房間十幾個人,許國棟看到就最外麵一張床的上鋪空著,就把許小雪的被褥等放了上去。兩人便出了擁擠的房間。
“爸爸,和我一起去三中到處轉轉吧!”
許國棟也想熟悉下女兒三年學習的地方,兩人就進了食堂旁的柏樹林。
食堂的一邊,是一個院子,靠路的一邊是布告欄,與食堂相鄰的牆邊有一個拱門,進去後覺得天地一寬,是高大的柏樹林,院子的另一邊還有一道門,穿過去就是三中著名的民國花園——思園。葡萄花架掩映曲折的長廊,幾座假山,各色花卉樹木,假山後荷花開得正好的小池,繞過小池,便看到一堵滿是爬山虎的高高的牆,那是老禮堂的側牆。老禮堂的後麵紅色的三層樓是作為音樂室和美術室的藝術樓,繞過藝術樓,是三個高高的鐵架秋千。再往前,是一條小小的人工河,河水和花園的小池相連,一直流到學校的院牆外麵不見。河上是小小的石拱橋,走過橋,側下`身,便是禮堂的正門,高高的石柱,灰沉的石牆,右邊石碑上繁體字刻著“顧家公館”。走出不遠的石架門,就出了花園。曆史與沉靜一下子消失了,到處是年輕的臉龐和飛揚的青春。三棟平行而建的教學樓,每座樓都是五層,最後麵的是一座樓是高三年級的教室,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及化學實驗室也在這棟樓裏。第二棟是高二年級的教學樓,最前麵的是高一年級的教學樓。三座樓前都是大大的布告欄,誰都知道那是用來張貼每次考試成績的地方。校門不遠處,籃球場和宿舍樓之間是學校的新禮堂,一般全校性質的文藝晚會表彰大會什麼的都在這裏舉行。新禮堂的右邊是操場,操場邊的高低杠上坐著幾個男孩子。操場的另一邊還是籃球場,那裏的圍牆邊是學校的另一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