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段(2 / 3)

“小姐,喝杯茶醒醒神吧。”丫鬟香荷遞了杯茶給她。

“放那兒吧。”崔宛琳沒有接,女子在外行走有諸多不方便之處,雖然此行她身邊跟了四個丫鬟服侍,但總有些尷尬,能避免就盡量避免。

她將車窗輕輕推開條縫隙,叫外邊冰冷的空氣透進來,道:“沒想到南邊也會下這麼大的雪,前麵路要不是太難走,估計著最遲後天就可以見到三哥了。”她單手托腮望著窗外,“說起來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沒在家裏過上元節。”

丫鬟玉柳吃吃笑出聲來:“小姐您還好意思提上元節,秦家四小姐同您約好了一起去看燈,眼巴巴等著,哪知道您擺了她一道,悄悄地離京,等她知道了,不定將定西侯府鬧騰成什麼樣子呢。”

崔宛琳微哂:“她哪是眼巴巴等著和我逛燈,她是打著逛完燈跟我一起來彰州的主意呢。”

香荷有些擔憂:“可是太太都答應定西侯夫人了,您就不怕……”

崔宛琳微微一笑:“我更怕惹了三哥不高興,你們啊,就不想想,三哥為什麼不叫別人,偏偏挑中了我,還不是因為我一向乖巧不給他添亂。”

崔宛琳口裏的三哥不是別人,正是魏國公崔繹。

她是崔繹三叔的次女,在國公府的姑娘裏排行第五,年前國公府接到崔繹傳書,其實是由蔣雙崖代寫的,信裏交待了崔繹遇刺受傷,要留在泉關府休養幾個月再回京,性命無礙,大家無需擔心,特意叮囑叫瞞住他的祖父。

信的最後說到彰州反賊已然伏誅,地方安靖,寶中港也恢複了昔日繁華,有很多來自外邦的新鮮玩意兒,等過了年叫五妹宛琳來一趟,散散心。

既然崔繹點了名,府裏眾人自然要照辦,崔宛琳過年剛滿十六歲,府裏同她年紀相若的姐妹好幾個,即使排除掉庶女,還有二房的四娘和四房的六妹,一個比她大半歲,一個比她小了一歲。

這份看重令得三房主母崔宛琳的娘親頗有些沾沾自喜,消息不經意間就在小圈子裏傳開了,像秦四小姐這樣打主意的並非個例。

在那些大家閨秀和她們的父母眼中,小小年紀就承了國公之位,如今又得朝廷重用的崔繹可是個香饃饃。

別說他了,魏國公府幾個未嫁的姑娘也有好多人打主意,是老公爺說局勢未明,叫等等再聯姻,也幸好如此,近來顧命老臣紛紛出事,他們國公府才沒有上趕著添堵。

崔宛琳對姐妹們的嫉妒淡然處之,一路上同幾個丫鬟說說笑笑,好似內心篤定,但其實對三哥為什麼偏點了她的名也有些沒有底。

三哥崔繹自接掌了國公府的大權之後說一不二,不知整日在忙什麼,和堂弟妹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和她一個月下來也說不了幾句話,更談不上兄妹情深。

趕了一天的路,天色漸晚,帶隊的侍衛統領來向五小姐請示今夜如何住宿,崔宛琳哪懂這些,便像往常一樣叫他視天氣和路況自行定奪,就在這時,遠處突然響起呼喝詢問聲。

迎麵一支騎兵隊伍沿著官道匆匆趕來,正是崔繹的貼身小廝崔平帶著侍衛們前來接應。

兩下合到一處,崔平來給崔宛琳見禮,言道住處已經安排好了,接下來跟他走就是。

崔宛琳不敢得罪他,道了聲“辛苦”,示意香荷把早就準備好的賞賜遞過去。

崔平接在手裏,隻覺荷包頗沉,不動聲色告退,前頭帶路去了。

此時他們一行已經進入泉關府的地盤,崔平忙前忙後,在附近最大的一間客棧將崔宛琳主仆安置下來,隨行兵士太多了,隻能宿在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