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段(2 / 3)

說到人手,燕韶南正覺著眼下有能力且聽她調遣的人太少了,道:“國公爺,不如您把這些人暫且借我使使吧。賊人胃口這般大,從大肆擄掠民女,到刺殺勳貴,再以離間分化的手段自內部搞垮了刑部督捕司,綁架王侯之女勒索巨額贖金,我總覺著這些手筆,目的隻怕不是謀財。”

銀子固然是個好東西,但若隻為個人享受,積攢到一定量之後,幾十上百萬兩不過是個數字,再多些少些的意義不大,犯不著這般鋌而走險,縱使一輩子花天酒地又能花費多少?

說富可敵國,不招兵買馬,私藏這麼多銀兩隻會死的更快。

燕韶南雖然沒有明說,卻一早便猜測對方的真正目的怕是要傾覆大楚朝廷,這些綁匪在京城經營多時,組織嚴密,人手眾多,當中不乏高手,僅憑燕韶南自己,麵對這千頭萬緒即使長出三頭六臂也應付不迭。

這就需要崔繹對她毫無保留的信任。

在這方麵,小公爺遠比燕韶南自己認為的更甚:“沒問題,名冊給你,你想調誰都成。謀財不可慮,就怕賊人設的是連環毒計,以此來陷害梁王,甚至危及到我魏國公府。換回秦從筠,賊人應該會放鬆警惕,你隻管放開手腳去做,本國公會全力支持。”

燕韶南聞言望了他一眼,目光頗有深意。

兩個人心中都有隱憂,但想的顯然不大一樣。

她發現一直以來崔繹擔心的都是國公府和梁王一家的安危,對於皇帝和大楚朝廷卻是提都沒提,這個腦後有反骨的家夥!

“辛刑書是您這邊的嗎?那我想請他和辛景宏進京幫忙。”

崔繹足有大半年沒聽到辛景宏的名字了,聞言仔細觀察了一下燕韶南的神色,撇了撇嘴:“那就叫他們來好了。”

燕韶南微微鬆了口氣,辛刑書醫術高明,擅長查驗屍體,辛景宏膽大心細,過目不忘,而且熟人湊在一起好辦事。

她需得有人去查許宋村的底細,查翰林院黃義濱之女避雨避賊是否另有內情,還有從竇蘭蘭案入手,查駙馬府牽扯了多少,以及黑市的相關情況。

至於崔繹怎麼去說動辛景宏,她就不管了。

崔繹心裏卻另有一番算計。

梁王對親妹的疼愛之情他能理解,正是意識到朱孝慈乃是梁王的逆鱗,崔繹逐漸開始懷疑前世那樁謀反大案與此有關。

既然如此,朱孝慈個人的安危便不那麼重要了。

一方麵,崔繹給燕韶南以絕對的信任,希望她能繼續之前破獲幾樁案子的奇跡,把朱孝慈解救出來,對梁王有個交待,另一方麵,他以此為由,放開了手腳,開始調動崔氏一族的勢力以及自己安插在各個衙門的親信。

今生因為他的介入,尤其是借英國公夫人之名去肅王府捉人,朱、秦二女失蹤的事已經瞞不住宮中和內閣,崔繹索性拿來為自己打個掩護。

前世直到梁王身死,他被逼得走投無路才不得不丟棄了曆代魏國公的榮耀,決定要造反,又因為胡人大舉入侵,一拖再拖,任由皇帝遷都失去良機,直到密州局勢穩定才在彰白兩州起事。

今生他提前準備,隻要能保住梁王無恙,抵禦住外族,對他而言在京城發動,直接改換朝代乃是最佳的選擇。

造反需要契機,需要一個正大光明,能宣之於口的理由。

不同於前世,梁王眼下還活得好好的,崔繹隻能另外想轍,捉了隱娘等人之後,他也沒有同首輔孔詠德斷了來往,而是送上厚禮,通過他把自己的兩位族兄調入京軍三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