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段(1 / 3)

繹之後,燕韶南告別眾人,率隊跟著梁王妃一行前往密州。

隨行的有徐贏、崔少康等二百人,全都是崔繹精心挑選出來能力出眾的侍衛,立了軍令狀,不管密州的局勢如何發展,都要確保燕韶南安全無恙。

在這之前,朱孝慈意圖尋短見,幸好被及時發現,陳曦化和梁王妃先後求見崔繹,都被崔繹拒絕,兩人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沒想到等來的卻是放行的告知。

可以走了?崔繹就這麼著放過了朱孝慈?

陳曦化從心裏不願和崔氏族人起衝突,鬆了口氣,半是猜測半是寬慰王妃:“幸好魏國公還不想跟王爺翻臉。”

梁王妃滿心歉疚:“唉,原本他哥倆兒就像是親兄弟一樣,現在總歸是落下了嫌隙,這下王爺該為難了。不管怎麼說,還要多謝謝燕小姐,若不是她幫著轉圜,崔繹未必肯做出這麼大的讓步。”

所以等上了路,隊伍裏的氣氛尚算融洽。

大家都盡量避免同朱孝慈接觸,也不叫她有機會再向外界傳遞消息。

朱孝慈的事隻限於幾個高層知道,陳曦化手下的數百名侍衛都被蒙在鼓裏,同樣的經曆,相似的處境,令得梁王府的人對徐贏、崔少康他們毫無防備之心,推心置腹,什麼都說。

燕韶南輕而易舉就了解到了此時密州軍中的幾大派係以及關鍵人物。

密州軍十餘萬,眼下軍隊裏執掌大權的無疑是梁王嫡係,梁王朱英澤麾下有三員大將:複奪居安關的諸大衍,棄筆從戎的儒將費冰和掌管軍中庶務的鐵算盤嚴永昌。正因有了這三人,梁王才能將軍中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除此之外,需得一提的是前主帥征北大將軍薑同光的一些老部下,這當中以老將翁承載為首。

翁家駐守密州幾十年,翁老將軍的父兄以及兩個兒子都先後戰死疆場,加上他在密州頗有民望,是以黃襄敏和薑同光倒台的時候,朝廷往開了一麵,叫翁承載繼續留在密州軍中效力。

而朝廷自然不可能放任密州軍脫離控製,一早就安排了簡康奉旨監軍,那大太監也拉攏起了一批親信,時不時同朱英澤唱個反調,以示自己的存在。

徐贏深知此行任務艱巨,殷勤獻策道:“燕小姐,雖然沒有證據說那簡康和肅王是一夥的,但他既然是宮裏派來的太監,就必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多半和禦馬監的孫永朝一樣,不如等屬下到了密州之後,找個機會,叫那簡康腦袋搬家,到時候梁王就算不想反也得反了。”

燕韶南這些日子耳濡目染,已經感受到了政治鬥爭的險惡。

自己若將以往待人處事的想法做法帶進來,對敵人懷抱善意心慈手軟,等著她和崔繹的隻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也不以徐贏所獻陰謀詭計為忤,隻是淡淡一笑:“聽國公爺說,梁王為人率性,脾氣不小,強扭的瓜怕是不甜。”

徐贏頓時苦了臉:“大小姐,都這時候了,誰還管他是不是心甘情願?先拉到咱們這邊再說啊。”

燕韶南不置可否:“先到了密州,看看情況再說。”

在她看來,徐贏所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若是實在沒有旁的辦法,逼到那份上了,所謂的“找個機會”也要好好設計,力爭水到渠成,給夠梁王台階下。

按照燕韶南的意思,大家做好了偽裝,隨隊曉行夜宿,不日就進到了密州境內。

一進密州,梁王府眾人頓覺腰杆硬氣了不少,四處打聽大軍現集結於何處,朱英澤的王駕又在哪裏。

徐贏充當燕韶南的耳目,前來向她報告,燕韶南便吩咐他:“你們幾個也聽著點,尤其留意著有沒有我師兄他們那些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