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宗教改革(6)烈火(2 / 2)

整個冬季就這樣過去了,雙方都沒有采取決定性的步驟,取得決定性的進展,但是從結果來看,似乎是農民們占了上風,因為到了1925年3月底,一共有6股農民軍揭竿而起,總人數在3萬人到4萬人中間,大家想一下當時德國的狀況,就知道這是多麼大的一股軍事力量。雖然農民們看起來取得了上風,但是鬥爭的天平卻是在向貴族一方傾斜,因為戰爭打的不僅僅是人數,如果人數決定勝負的話那就簡單了,隻是簡單的算術題,但是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例告訴我們:戰爭不是那麼簡單,戰爭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有許許多多的因素會影響戰爭勝負,如軍隊的人數、軍隊的訓練水平、士兵的武器、軍隊的士氣、指揮官的指揮藝術、後勤供應等等,而人數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而就在貴族們積蓄力量準備反撲的時候,農民們提出了自己最終的要求,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十二條款》,這是農民們首次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統治者而不是彼此孤立,首次將他們的要求用書麵呈現出來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十二條款》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取消農奴製取消小什一稅狩獵、打魚和取材自由將公共財產和村落林地還給農民教區自由選舉牧師減輕徭役做徭役要有補償禁止任意懲罰。

但是貴族們顯然並不想失去他們自己所認為的“上帝賦予且不可剝奪”的權利了,他們終於集聚了足夠的力量,終於揭下了他們偽善的麵具,開始宣稱“決心依靠武器和上帝的幫助來對付農民們的無法無天的舉動”,一支由9000名雇傭步兵和1500名重騎兵組成的武裝到牙齒的貴族軍隊開始向農民軍進發。大家想想看,一方是以當兵作為吃飯的家夥事的,身手不好的估計早就死在之前的戰場上,墳頭都長草了,而且還裝備精良;而另一方主要是那鋤頭刨地的,估計有的連雞都沒殺過,人不行就算了,裝備跟對方一比還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雙方就好比一個1米8的壯漢拿著把衝鋒槍對陣一個拿著把玩具槍的7歲小孩,結果不言而喻 ,農民軍一敗再敗,等到了7月底,大規模的農民軍已經被鎮壓,隻剩下一些零星的農民軍還在抗爭,而在上一章中提到的閔采尓,也在戰爭中被俘,最終被處死。

轟轟烈烈的農民戰爭至此結束,在這之後的300年間,再也爆發過如此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德國農民戰爭雖然以貴族勝利結束,但是對於整個帝國的經濟來說喪失十萬農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使得整個德國的政治體係在此後沒有改革的機會,在三十年戰爭中成為其它強國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