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可是趙揚啊!
趙揚的嘴裏,怎麼可能說得出這樣的話?
“趙大當家的——”
另一個記者忍不住問道:“請問您看到的是什麼樣的言論?”
這個問題問到了所有記者的心坎上,也問到了在場其他所有人的心頭癢癢處。
不管是誰,都非常的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言論,居然能夠讓趙揚改變心意。
“原文我是記不住了,但是大致的意思,我已經了解了。”
趙揚笑眯眯的說道:“日華交流團認為,未來的世界是合作的世界,是一個相互妥協的世界。隻有在相互妥協之間,找到一個合作的契機,才能夠建設真正的大東亞共榮圈。”
“……”
很多人集體啞了火,即便是那些日常能言善辯的記者們,也有點蒙圈。
趙揚所說的這個話,的確是日華文化交流團曾經說過的,而且這也不是這個日華文化交流團的首創,事實上,自從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被提出來之後,很多人都曾經談到過這個論點。
當然,談論這個論點的人,最根本的要旨在於,是華夏來首先妥協——向大日本帝國妥協。
“我認為這個話說得很好。”
趙揚繼續說道:“為什麼這麼說,關鍵在於,這個話提到了相互妥協和合作的問題,然後又提到了共同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問題。”
“妥協、合作、共同,這些關鍵詞相當的漂亮,我不否認,我最認同的就是一個共同。”他微笑著掃視了一圈日華文化交流團所有成員有些愕然的臉,說道:“共同,隻有大家一起,才能叫共同。一個人或者一個方麵來努力,那就不叫共同。換個說法,比如說一個人可以自稱‘我’,但想要自稱
一下‘我們’,就至少需要兩個人。你們說對不對?”
對。
這個答案,並不需要任何人的威逼,更加不需要引導,因為趙揚說的話本身就是正確的。
這個世上上哪兒去找隻有一個人的“我們”?
自然而然的,隻有一個方麵的努力,也不可能稱之為“共同”努力。
“共同,自然也就意味著有至少兩個方麵在一起發力。”
趙揚又說:“那麼,在華夏範圍內,除了日本人之外,還有哪些方麵,可以加入到‘共同’的行列之中?”
“我認為,華夏的國民政府應該算是一個方麵,社工黨當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他伸出三根手指,說道:“從大麵上看,至少有這三個方麵。”
“三方麵如果能夠聯手,才可能叫做共同。然而目前的局勢很明顯,三方麵比較不容易聯手。尤其是過去幾年的時間裏,三方麵的鬥爭是非常尖銳的。”
趙揚說:“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沒有真正開啟共同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事業!所以我今天準備了一份厚禮,希望能夠給這個‘共同’開一個頭。”
加藤臉上的肌肉忍不住一抽,問道:“趙桑,那您這份禮物是……”趙揚微微一笑,從口袋中掏出一張紙,遞給他說:“你先看看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