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津市。
楊村影視基地石家大院的磚牆在六月驕陽的光照下白的反光。
這座被稱為華北第一宅的建築在楚辭看來豪華得耀眼,規模宏大建造精巧,磚木石雕無一不精美。
不愧是他上輩子大學選專業的啟蒙建築,成功把他坑成了一個有文憑的包工頭——
又土又木土木狗。
然而他向往的是藝術啊!
所以他為什麼在當了演員,演了無數文藝片之後,還時不時頂著烈日在工地上搬磚?
難不成是因為熱愛?
當然不是。
作為一個把藝術當作心頭白月光的工科男,作為“葬花派”的擁磊者,作為身在工地心在片場的文藝從業者……
除了因為演文藝片根本養不活自己,也娶不到老婆,還要被人目光憐愛地讚歎一句“藝術家”之外——
他還能因為什麼非要強行天天和鋼筋水泥混凝土為伍呢?
畢竟夢想這東西真的不掙錢。
演文藝片一年也就五萬塊不到的收入,比常年跟組跑龍套的還不如。
演文藝片的靠拿獎得名利,演商業片的靠票房號召力賺錢。
楚辭覺得兩者想要成功的難度都一樣大。
但要說兩者在大爆前哪一個能過的好點,這還用得著思考?
拚勁與得獎運永遠不成正比!
文藝片一踩一個坑,比學土木去搬磚還坑。
楚辭前世從2002年出演《黑白》開始,到後來的十幾年,匍匐在文藝片裏,沒拿到一個大獎。
一開始,他走文藝片這條路就是因為《黑白》這部電影頒給了他一個小打小鬧的獎項。
他得了甜頭覺得自己有吃這碗飯的天賦。
可惜後來老是拿不到獎,而他也都開始自我懷疑了自我反省了。
但遲了。
已經過了轉型的最好時候,除了小眾文藝片誰還找他拍戲啊。
等再後來,文藝片都開始重視票房了,就更沒人找他演戲了。
找他圖什麼呀?
圖他沒粉絲,沒獎項,還不能為投資方賺錢?
好在,他有門搬磚的手藝,不至於像他聽過業內一位同樣是演文藝片的朋友說的那樣:除了演戲,我“一無是處”。
總歸不演戲了自己還能生存下去。
“文藝片,可去他的吧,我是不演了。”
楚辭深吸一口2002年無比清新的空氣,又吐出口混濁氣,瞬間覺得神清氣爽起來。
重回十七歲的自己,就連心態都年輕清新了不少。
未來大有可為啊!
“你的簡曆交一份,然後在這邊把名字和聯係方式寫一下。”
“好!”楚辭答得響亮,把簡曆交給工作人員。
副導演坐在宅院大門前支著的臨時活動棚,認認真真地翻著參加試鏡的演員之前交上來的簡曆,聽到楚辭這話隨意抬頭看一眼——
年輕人挺有朝氣。
他低頭想要繼續看簡曆,卻一下子不能專注起來,憑著感覺再次抬頭往楚辭臉上看。
這年輕人相貌生的好,棱角分明,眼睛也有神采,看著就有故事,讓人想探究,這條件擺在這怕是能演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