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地吃過年夜飯,三家人便又換了衣服,一起向宮裏去參加宮宴。

………

過完上元節,年節的熱鬧氣氛才漸漸淡去,人們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活,湖州老家那邊有兩個參加今年春闈的舉子,剛過完上元節就拿著村長的信找到了樂家。

葉裁裳看過信就讓人收拾出一間院子,把這兩人安排了進去,等樂峻下衙回來,才讓他過去見了見。

這兩人是村裏和樂峻同一輩的人,但都比他小,最大的也比他小了三歲,樂峻考過院試之後就沒怎麼在村裏待過,對這兩個人都不太熟悉。

等他們都自我介紹了,樂峻才知這兩個年紀稍大的是村長家的長孫,年紀稍小的那個是大伯爺的長孫。

看他們兩個戰戰兢兢的神色,樂峻笑著問了問他們準備的情況,讓他們安心住下好好備考,這才離開。

村長的長孫樂和對身旁的同伴樂諶道:“咱們兩個剛才的表現是不是太差了?”

樂諶道:“雖然小時候我還跟二哥一起撿過榛子,但是這麼多年沒見,他變化太大了,三品侍郎,我們什麼時候見過這麼大的官?”

“是啊,如果以後我致仕前能做到三品官的位置,就心滿意足了”,樂和說道,“還有阿巍大哥,現在都是吏部尚書了,他也隻有三十歲吧。”

“羨慕這個可羨慕不來”,樂諶打量著屋內的擺設,這時有兩個丫鬟送茶點上來,他忙住了口,起身接過前麵那丫鬟手裏端著的東西,道過謝送走倆丫鬟,才舒一口氣,低聲對剛才也很拘束的樂和道:“我聽我爺說,以前有個道長說過,二哥他們家文氣特別盛。而且我爺還說,咱村裏現在能出那麼多讀書人,還是沾了二哥家的文氣。”

樂和說道:“那都虛無縹緲的,不過咱們村能出那麼多讀書人,確實是沾了二哥家的光,還有錢大姑家的文子,當初不是輕輕妹子幫一把,哪有錢念私塾。就咱們村那藏書樓,十裏八村的人都受益。”

“說起輕輕妹子”,樂諶坐下來,捏一塊糕點放在嘴裏,忙對樂和道:“嚐嚐,這點心比二哥家那個高舉鋪裏的點心都好吃”,又吃了一塊,才把話題拉回來,“以前二奶奶還活著的時候常說輕輕妹子是災星,克父又克母,還說四叔家的玲玲身帶福氣旺他們家,現在再瞧瞧,當初他們但凡對二哥和輕輕好一點,能一樣跟村裏人麵朝黃土背朝天嗎?”

樂和吃完一塊點心又挑了一塊乳白色的,剛放到嘴裏味蕾就被那甜而不膩入口即化的口感給征服了,好一會兒才搖頭道:“更可惜的是那個二伯娘,當初是她把阿巍哥從外麵抱回來的,卻又不好好養,後來還跟人私奔了,我娘我奶奶沒事的時候就會替二伯娘惋惜一句,老封君的位置就那麼給扔了。”

樂諶也搖頭,“對了,我們是不是待會兒上街買點東西去大哥家和輕輕妹子家去走一走?”

樂和道:“該去的,我爺還讓咱們去趙府拜訪一下。”

“二哥他小舅家?”樂諶問道,又有些膽怵,“趙家小舅現在是內閣大臣,去年還兼著太子太傅一職,妥妥地重臣,來前先生還讓咱們務必背會趙大人在地動時上的那個奏本……從文章氣度來看,趙大人十分嚴肅,我不敢去。”

趙安國當時上的那個奏本從救災到災後重建詳列了一條又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且行文大氣,每一個用詞都穩重切當,堪稱科舉時策文的典範,被仁佑帝大加稱讚,之後又刊印在朝廷邸報上,行布到大周每一個縣城。

樂諶說得並不誇張,好些地方的先生學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