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還真沒心思在正規的會議上待著,雖然大家討論的都是正事兒。
可這正事兒,在喬林看來就是浪費時間。
中央是打定主意要把他培養成土地老了,北方這些荒地沙漠眼看著要讓他用玉淨瓶去解決,可表麵上還不得不組織一幫專家論證。
屠老樂嗬嗬地在上頭坐著,手裏拿著筆在認真做記錄,外頭一幫治沙治黃專家討論的熱火朝天,甚至連長安都派了兩位常委,一位副省長來參加討論,改造黃土地可是一項大工程,沒人不重視。
就連中原都派來了代表團,治黃工程跟中原的關係可太大了,黃河清,中原就能安穩,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他們對治黃最用心,甚至表態,要人出人,要錢出錢,對這件事相當熱心。
喬林聽了半天,聽出了三點,不論治黃治沙還是改在黃土地,最關鍵的還在植被覆蓋方麵。
隻要能有植被覆蓋,水土流失能遏製,還能留住養分。
這第二點就是養分,專家組的成員們可真不是混日子的,那是有真本事的,沒一個是辦公室出來的,全都是一線工作者。他們提出,一定要培育比較適合現代黃土地的植被,這讓喬林很驚訝。
知識分子的自覺,在環境能夠得到保證的前提下,那是不用催促的,從古至今,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就不缺乏以天下為己任的勇氣和擔當。
一位姓郭的專家建議,在苜蓿的基礎上培養新的植被品種,甚至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培養出比較適合在黃土地山區種植的“深根苜蓿”,和一般的苜蓿一樣,這種新苜蓿根根深,種上之後,三五年都不用管,但新苜蓿改變了野生苜蓿那種霸道的品行,對別的植物不會造成巨大的生長影響。
這可是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喬林記下了這個科研組,雖然人家是專門研究怎麼把黃土地的養分留住的苜蓿,經濟價值並不是很大,膽有這個研究精神就很好,黃土地改造之後,就需要這樣的研究成果來鞏固。
而且,人家對沙棗子的研究也很不錯,沙棗子,沙蒿蒿,那可都是治沙的好東西。
還有第三點,也隻最關鍵的一點,治理好的土地,該怎麼保證效果?
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地方政府肆意破壞,前麵剛剛把一塊地整理好,後麵馬上跟上一群開發商,那還怎麼讓土地休息,重新形成有養分,有黏性的土地?
副管家表示,這個事情,過兩天的全國會議上一定會形成法律法規。
效果有,但執行力度怎麼樣,誰都不敢保證。
屠老建議組成一個檢驗機構。
“不能臨時,一定要長期,現在到了專門下力氣治理這些問題的時候了,而且還不能隻靠政府機構,還要利用發達的媒體,發動群眾,一定把違法違規建設的地方政府第一時間處理掉,我不相信當地政府能把當地每一個老百姓都收買了。”屠老說,“最好自上而下,同時自下而上地多層監督,不把權力關在製度的籠子裏,這件事就辦不好。還有,治黃也好,治沙也好,治理黃土地鹽堿化也好,都離不開環保,如果國家沒有把環保問題徹底重視起來,尤其在工業農業生活各方麵的廢棄物排放方麵不重視,前腳剛剛把問題解決了,後頭立馬惡化,生態是脆弱的,經不起一而再的破壞,有時候,破壞掉剛恢複的生態環境,再想恢複就更難了,不能因為我們有一些底氣就肆無忌憚,人家也不答應。”
這才是真提議,喬林心裏記著這三點,陝北這邊,要下力氣整頓,起碼也要到開春,大青山那邊馬上能當成試驗的地方先治理起來。
大青山腳下,黃河,沙漠,黃土地,這次會議要解決的代表性地貌都有,很適合在那邊開一個試驗空間。
接下來就是專家們的意見相互碰撞,喬林沒有再繼續聽的心思,郭家堡還有一大批群眾的吃水問題沒解決呢,不趕緊去把這件事解決好,喬林還真不放心。
但在今天,網絡上又鬧騰開了,原因在於豆豆在長安的時候,城牆下的小工藝品店門口那段“背曆史”的表現。
不是那家店老板娘發的,當時覺著豆豆可愛的幾個小姑娘,都是大學生,沒事到外頭溜達,原本準備拍照發微博來著,沒想到人家表現的那麼好,於是把那段錄下來,隨手就給發網上去了。
題目就叫《別人家的孩子》。
視頻果斷火了,沒辦法,現在的家庭對小孩的教育太重視了。
當然,喬林沒被拍進去,不然是要引起又一波轟炸的。
看著視頻裏小可愛數著指頭,從秦到清口齒伶俐地背下來,還把各朝代比較著名的人物能說上來,不少人覺著不以為然,但也有不少人覺著驚奇。
那小不點兒才多大,有三歲沒?
趴在家長的肩膀上,大眼睛咕嚕咕嚕轉,小嘴兒倒騰著把那段曆史一說,最後還想幫小夥伴兒帶禮物,可把不少人的心給暖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