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人群焦點,衛斯年顧自巋然不動。

他瞥了眼竹籃子,態度稍顯冷漠,動都沒動一下。

不接。

知青老大哥順手給他放在腳邊,笑著說,“小姑娘特地送來的,拿著吧,聞著挺香,肯定是做了好吃的,當夜宵填肚子正合適。”

他們晚飯做的是苞穀碴子粥,搭著秋天的野菜團子,稍稍可以填飽肚子,就是味道差強人意。

他記得新知青裏好多人都沒動半口,衛知青也隻吃了一點點,現在想必已經肚內空空了吧。

不得不說,這飯食送的真及時。

知青老大哥都羨慕了。

可惜當事人衛斯年看了連眉梢都沒動上一下,明顯不為這份不知從何處來的好意所動。

“衛知青咋不用?是不想吃嗎,如果不吃的話,咱們倒是能幫忙……”解決一下。

老知青中有人按耐不住,咽著口水這般講道,隻是還沒說出後麵的意思,話語就被知青老大哥打斷。

“這是人家小姑娘專門來送給小衛的,你們別亂摻和,那小姑娘我記得是錢二叔家的,雖說剛沒爹沒媽了,但那也是村裏的本地人,有大隊長在,她過後知道了想找你們的茬還不簡單……”

老大哥一番警告外加提醒的話瞬間叫饞蟲上腦的家夥閉了嘴,同時也讓衛斯年有了反應。

“什麼樣的小姑娘?”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男人輕聲問。

很突然的一句問話,老知青卻在愣了一下後聽明白了,反應過來立馬回道,“就是一個瘦瘦小小十五六的小女孩子,穿著樸素,紮著倆麻花辮,哦,辮子上戴著小白花,應該是為她爹媽守孝。”

說到最後,老大哥皺了下眉頭,沒再講下去。

說來那姑娘還在熱孝中,竟然就想著給男人送東西討人歡心了,剛才沒察覺到這點,現在想想,這也太、太著急了點吧。

總感覺不是太好,顯得太過薄情,甚至不孝了。

然而衛斯年不置可否,或許是沒發現這個問題,反而在知青老大哥描述過後眼眸一閃,動手將竹籃的蓋子一下挑開。

臘肉、饅頭和紅薯稀飯等飯食的香氣當即一湧而出,撲鼻而來。

在座不少人都是饑腸轆轆,襯的這食物香氣更為誘人。

咕咚。

是有人悄悄咽口水的聲音。

下一刻,竹籃蓋子重新被打開它的那雙手蓋上,並將其拉到了兩腳之間放著,以一種所有物的姿態。

這是接受了的意思,與剛才視如無物的態度全然不同。

知青老大哥和一部分新知青看的目瞪口呆。

前者深吸一口氣,提點道,“小衛同誌,村裏姑娘的禮可不好收,它代表的含義…你真的要收下它?”

姑娘們送來的禮物不是白收的,收著收著說不定就把自己賠上了,最後隻能在這裏生根落戶,回城無望。

以前這種事,知青院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知青老大哥以為衛斯年不懂裏麵的道道,隻是貪圖一點吃食才接了,所以特地隱晦的提醒上一聲。

等他剛提醒完,沒等衛斯年有所反映,新知青裏也有人趕忙勸說道,“衛、衛同誌,這東西看著不是什麼好物,鄉下村姑的手藝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咱…”

試探的話講到這裏,隻見衛斯年輕飄飄一道涼涼的視線過去,那人下意識閉嘴了。

得,還跟來時的火車上一樣,一點都不好接近。

目標像個莫得感情的冰塊,攻略毛線啊。

沒看就說了句話而已,好感度就叮叮叮地接連往下掉,一直從負幾掉到負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