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一娘生產(2 / 2)

於佳一除了每天逗娃娃以外,閑下來的時間都用在準備年夜飯上。

於佳一上一輩子呆過很多地方,實驗室以外的生活除了資助貧困學生之外,其他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就待在了廚房,或者去各地吃美食。現在唐朝很多食材和調料都沒有,但於佳一對美食的熱愛依然沒有磨滅。

炸肉丸子、做魚丸、藕盒、韭菜盒子、灌臘腸、打年糕,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做好了就去各家轉一圈,分發自己做好的吃的又換上一波新的回來。沒多久,村裏的小孩子都盼著於佳一上門。

到了吃年夜飯那天,張嬸子、翠花嬸子都過了邀於佳一上門一起吃年夜飯,於佳一好說歹說才讓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本來於佳一還擔心柱子叔和芬嬸子兩個太孤單,沒想到徐進早就把兩位接到了自己家一塊過年。

“康康呀,今天隻有我們兩個人了,桌子上這麼多好吃的,可惜你都吃不了,沒事,康康在喝一陣子粥就能再加菜譜了。”

於佳一一邊跟康康說話,一邊喂康康。康康現在已經能喝一些粥和一些軟乎點的食物了,不像之前那會子隻能喝點牛奶和湯水。

於佳一給康康做了一個豆腐蛋黃粥,先將大米煮開,稠糊的時候加上煮熟的雞蛋的蛋黃,壓碎加入粥裏,加上豆腐泥,煮開之後就可熄火。康康吃飯一向不需要人操心,於佳一每次給喂的東西康康都大口大口吃得歡快。康康現在也比較饞肉和有味道的東西,炸的各種丸子於佳一還不敢喂給康康吃,但是剔幹淨刺的魚肉於佳一偶爾還給康康吃上幾口。

要說最讓於佳一新奇的就是唐朝過了除夕之後初幾裏的日子了。這些節日在後世也是見不著了。大年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最有意思的算是初七的“人日”了。民間就有初一不吃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吃豬肉,初四不吃羊肉,初五不吃牛肉,初六不騎馬的說法。至於初七?於佳一所在的這邊冬日裏冷歸冷,但還能見著綠色,所以在初七這天就會吃“菜羹”,就是將幾種蔬菜煮在一塊吃。

初七“人日”這天,村子裏的熱鬧程度不亞於除夕那天,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大早,張嬸子就上門給於佳一和康康一人送了一個“彩勝”,彩勝是此時很流行的一種裝飾品,用絲織品、紙或金箔玉片裁剪作成的各類花草燕雀人物形狀,用來戴在頭上,貼在窗戶上。寓意招魂、辟邪、送病、驅鬼、鎮宅等,於佳一剛接過張嬸子送過來的“彩勝”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也沒有剪,最後隻送了一些炸丸子、炸肉段了事。

沒想到在張嬸子送過來“彩勝”之後,後來又來了好一些小蘿卜頭,一個個的拿著各式各樣的“彩勝”跑過來給於佳一送福。有些剛學會說話的,走路還不太穩當,又非要自己走,手裏頭拿著“彩勝”在前頭晃晃悠悠的走著,爹娘在後頭追著,走到於佳一麵前,甜甜的叫一聲“奶奶”,從於佳一這吃上幾口甜食、丸子,又屁顛屁顛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