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也悲涼時間:2010-10-2614:58來源:未知作者:admin點擊:381次在線投稿-
上高三的外甥來我家度假,帶來了一本小說。因為有了網絡,我家中除了小兒的繪本,幾乎就沒有其它可看的書本了。看電視時我翻了翻外甥放在茶幾上的這本書,書名是《蓮花》,很慚愧,對於書的作者安妮寶貝我隻知其名,她的作品我一部也沒有看過。隻能說,離開校園以來,我讀小說的興致已衰減很久了。
這幾夜,酷熱難耐,起坐觀書,靠在床頭,花了兩個晚上居然把這一本書看了個大概。這本書能引得我徹夜不眠地看完,大約是因為安妮的文字風格比較適合深夜靜讀吧。她低語慢訴的調子,字裏行間的流露出了一種流浪氣質與神秘氣息,使得讀者很容易地在心底產生了共鳴。
我看書有個習慣,第一遍會急於看個大概,一目十行地通讀一遍,然後再回過頭來細細咀嚼。第一遍看這本《蓮花》,我就感覺到書裏有一些沉甸甸的東西,是對生命存在中的矛盾與困惑,內心成長中的傷痛與衝突。也許就在這萬物皆睡去的悶熱而漆黑的夏夜,是內心最敏感、最哲學、最虛無,又最孤獨的時刻,讀著這樣的文字,特別容易被打動。
通讀全篇,書中有明暗交織著的多條線索。善生在旅館遇到了長期居留拉薩患有隱疾的女作家慶昭,慶昭主動提出願意陪善生一起去那個偏僻的地方——墨脫,去探望善生的女友蘇內河。他們一路上曆盡艱難和險阻,到了墨脫慶昭才知道,在這裏支教的蘇內河兩年前已死。這是貫穿全書始終並且推動全書情節發展的一條主線。然後,在這中間,還能讀到善生和蘇內河之間的故事,以及有關慶昭的一些敘述,是書中暗藏的線索。看完這本書,我從骨子裏感覺到了疼痛和悲涼,其中有少年內心的傷痕,也有著無愛的悲涼.
7722.org
善生與蘇內河少年時期的故事,是書裏我最愛看的部分,父母對善生管教很嚴,善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優等生,但是蘇內河卻是一個羈傲不馴、自由散漫和孤獨憂傷的女孩。這一對少男少女,經常背著老師和家長互相來往,蘇內河在夜晚翻牆到善生的家,他們不停地說話,困了之後然後一起背對著背側身而睡,天快亮前蘇內河才離開,他們彼此之間相互吸引卻非常純潔。叛逆的蘇內河在書中是一個側麵描述的形象,從不曾正麵出現過,但她複雜的經曆,卻一直貫穿了整個情節,與善生的生活交織在一起。
老實說,第一遍讀這本《蓮花》,我並沒有看得很懂,裏麵的人物的形象總是交織在一起,內心的描述複雜又抽象,幾個主人公角色不停置換,亦真亦幻,隱隱約約之間我在其中隻看到人生是一件悲涼的事情,就像一個虛幻之城裏發生的故事。
關於這本書,最後一點疑惑,為什麼會用“蓮花”作為書名?這個疑惑我從看第一頁時就有,直到看完了全文,還是沒有看出所以然。也許,在看第二遍時會有新收獲。
本文來自往事感人故事
(往事感人故事)
文章轉自[往事感人故事].7722.org
原文鏈接:.7722.org/article/rizhi/201010/3140.html
承諾時間:2011-09-1509:00來源:未知作者:admin點擊:77066次在線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