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故而他們對扶蘇上位還是比較樂見的,也沒太大爭議。基本就是等著他們父皇喪儀一出,扶蘇趕回來接任帝位,這一幕差不多也就揭過去了。

看到畢夏過來,他們還維持著帝王喪期必須保持的哭喪臉,但語氣卻是掩不住的輕快,連聲招呼他,“哎哎,老小啊,你這次跟著父皇出去,都巡了哪些地方啊……”

畢夏微笑著加入了他們的談話中,心中暗歎真是群天真的小夥子們啊,若按照曆史進程的話,他們此時都已經死在胡亥的屠刀下了。

他轉身回看了一下還在原地的李斯二人,自己現在應該在趙高那裏暫時穩住了白蓮花耿直少年的人設,現在就等著扶蘇大哥的回歸了。

——當然前提是李斯真的信守承諾,將真正的旨意在趙高之前傳達到上郡啊!

☆、第23章 秦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1]。

畢夏覺得這話後半句其實送給秦始皇也挺合適的。瞧瞧這位霸氣的始皇帝,他活著的時候幹完了別人十輩子都幹不完的事兒,像規定了先秦時候大家的普遍自稱“朕”隻能自個兒用啊,把前朝的分封製給大改成郡縣製啊,還有各種大一統舉措,這讓他一舉成為了秦朝人最敬畏的大魔王。

作為一位敬業的大魔王,這位在死後自然也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揚他那可止兒夜啼的本事——秦吞滅六國,本來大家就挺不服氣挺委屈的,再加上這位的治國手段實在太過殘暴,靠著搜刮百姓,日常生活過得無比奢侈。故而底下人多得是想造反的,但是始皇帝威名赫赫,大家還真不敢動。

即使是之前有些大魔王歸天的小道消息傳了出來,眾多勢力還是按捺不動,畢竟這位實在不大好惹,也就隻有幾個初生牛犢沒多想就扯了旗子造反了,其他稍微供了幾名幕僚這種心機工作者的勢力都穩得很,都在觀望著,秉持敵不動我不動的基本戰略指導行事。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沉穩有時候真的很容易錯失良機的!

秦始皇歸天的小道消息傳出來的一個月後,朝廷終於發喪全國,公開了始皇帝的死訊。與此同時,那最先揭竿而起的大楚軍已經收攏了一眾投奔而來的平民,發展成一支有模有樣的造反軍隊了。

其他勢力那個恨啊。他們的線人打聽到了,這大楚軍打著是當年楚將項燕的名號,為首的那兩人陳勝和吳廣是原先的楚國人,但跟項燕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就被這麼兩個平民百姓截了胡,原六國的貴族們真心覺得憋屈。

但是他們還得繼續憋屈一段時間,還得再觀望觀望局勢再做打算——始皇帝死了,那陪著他征戰六國的秦軍可還在呢,在民間素有賢名的長公子扶蘇也是個帶兵的好手,況且這位跟大將蒙恬還是好夥伴啊!

於是他們就等啊等,終於等到了秦始皇出殯的那天。

帝王出殯之日一般要經過太史和太仆認真計算,慎重擇出良辰吉日方可,太史和太仆這兩位隸屬於九卿之首的太常,掌天文曆法和卜筮,地位十分崇高——當然這是在李斯沒直接拍板決定的前提下。帝王殯儀一到鹹陽,丞相大人和百官認真“探討”一番後直接忽略了這兩位,一句話便定下了良辰吉日。

八月初,秦始皇殯儀出。

事已至此,之前對此一直持反對意見的趙高自然也沒有再行阻攔之意。不過畢竟跟秦始皇君臣一場,他對秦始皇還是有點感情的,還特地在秦始皇出殯的前一日特地去找了李斯一趟。

當然趙高心中更重要的自然是如今的帝位問題,但是他覺得借著詢問他老東家死後住哪裏這個由頭,再來提出這個問題,或者此次交流能更愉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