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明人的活動範圍則必須擴大到遠離家鄉的地方。為了保護灌溉係統的水源,他們向上遊地區擴展自己的控製範圍;為了千方百計地獲取建築工人所需的木材,冶金家所需的銅和錫,工匠所需的金和銀,他們向各地派出士兵和商人。因此,古代文明與史前時期原始公社的情況不同,其活動範圍並不限於發源地附近,而是不斷地向外擴展,直到最後把整片整片的大河流域,甚至流域周圍出產種種原料的地區,也都包括進去。全文字更新,TXT下載,盡在 小說騎士 http://www.xs74.com/
第四章 古代文明的起源
全文字更新,TXT下載,盡在 小說騎士 http://www.xs74.com/ 城市的建立,是為了生活,為了能過上好的生活。亞裏士多德
每個城邦又分為兩個城邦:多數窮人的城邦和少數富人的城邦。這兩個城邦總是處於交戰狀態。柏拉圖
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是烈日蒸曬、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養育的一片荒原。有一時期,人們曾認為文明的搖籃是尼羅河流域,但現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蘇美爾,也就是《舊約全書》中的“希納國”(LandofShinar)。蘇美爾位於過去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的南部,南臨波斯灣,由若幹塊荒蕪的、被風亂吹的小平原組成。約公元前3500年時,一些已改進生產技術,正在耕種這片幹旱的荒原的農業公社,成功地完成了從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過渡。
公元前3500年隻是個大概的日期,確定這樣一個日期僅是為了方便起見。實際上,過渡的時間無論指定為一年、十年還是100年,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知道,從食物采集轉變到食物生產,並不是因為某人偶然想起農業而突然發生的。同樣,從部落文化過渡到文明,也不是因為當時有人想象出城市中心和城市文明才發生的。總之,當時發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過程。本章的目的就是考察這一過程的性質和起源。
一、文明的性質
文明一詞的含義確切地說,究竟是指什麼呢?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別開來的文明的一些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製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征。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文明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埃及文明和瑪雅人文明則沒有通常所說的城市。但是,這一組特征在確定世界各地各時期的文明的性質時,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最終形成的不是同一種文明,而是“類型”極其多樣的文明。正如前一章所提到的,較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是與各特定的環境相適應的;因此,隨著各環境中耕種和畜牧所居的地位的不同,隨著各環境中栽培的植物和畜養的動物的種類的不同,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也彼此顯著地不同。現在,文明的情況也是如此,各種文明由於各自發展時與世隔絕的程度不等而相應地不同。美洲的瑪雅人文明、阿茲特克人文明和印加人文明是獨自發展起來的,因而,可以很清楚地將它們與歐亞大陸上較早形成的那些文明區別開來。歐亞大陸上的文明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的獨特性取決於各自的所在地與中東最早的文明中心地相隔之遠近。中國與中東之間相隔一片遼闊的、荒漠的地區,並有大山作屏障,因此,從古代最早時候起直至今天,中國文明一直與歐亞大陸的其他文明彼此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