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兩岸。由於瑞典東麵臨海,這裏的維金人渡過波羅的海,到達俄羅斯一些河流,並順流而下,經入海口,進入裏海和黑海。

這樣,整個歐洲被這些大膽的侵略者團團圍住。起初,8世紀末和9世紀,他們隻是一味掠奪,並摧毀了無數寺院和城鎮。北歐人乘坐那種吃水淺的船,能溯河而上,進入遙遠的內地,因此,很少有地區幸免於難。當時的教堂裏,常可聽到這樣的祈禱:“啊,上帝,把我們從這些北方人的懲罰下拯救出來!”到10、11世紀時,維金人開始在海外地區定居下來,占領並統治了法蘭西北部大半地區和不列顛群島。但無論他們定居何處,最終都被現存的基督教國家所共吞。例如,法蘭克國王為進一步防止維金人的劫掠,於911年承認他們的首領,並授予他所謂的諾曼底公爵的稱號,諾曼底一詞源於定居那裏的北歐人。第一任諾曼底公爵羅倫的後代之一,就是征服者威廉,他於1066年成功地侵占了英格蘭。

與此同時,加洛林王朝在穆斯林、馬紮爾人和維金人的三麵夾擊下土崩瓦解,西歐再次成為屠宰場。10世紀為最不佳時期。自羅馬帝國滅亡以來,歐洲似乎從未有過如此悲慘的現狀,麵臨如此淒涼的前景。

六、西方曆史的獨特性

縱觀這些標誌著古典時期向中世紀過渡的侵略活動,很明顯,歐亞大陸各地區所受的影響迎然不同。由於地理上相隔遙遠,侵略者鞭長莫及,中國南方和印度南方均未受到侵擾。拜占廷帝國因擅長外交,財源豐富,海軍強大,幾個世紀內成功地擊退了一批又一批入侵者日耳曼人、匈奴人、阿瓦爾人、斯拉夫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波斯在薩珊王朝時期,反對外來侵略也很成功,公元226年,薩珊王朝取代帕提亞人王朝。薩薩尼亞人喚起波斯民族的自尊心,恢複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組織穿戴沉重的鎧甲的騎兵部隊,統一了全國。因而,波斯能擊退奧克蘇斯河沿岸遊牧民的進攻浪潮;但同拜占廷的戰爭,弄得雙方兩敗俱傷,使即將到來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掠奪易如反掌。

如前所述,中國北方和印度北方的遭遇並非太好。兩者均遭到蠻族的蹂躪,不過都保存了各自在古典時期形成的獨特文明。因此,一個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漢代的中國人,若在公元5世紀初複活,他一定會感到非常舒適、自在。他將發覺當時的唐朝與過去的漢朝大致相同,他會注意到兩朝民族相同、語言相同、儒家學說相同、祖先崇拜相同以及帝國行政管理相同,等等。

這使西方曆史發展的獨特性顯得更為突出。如果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人,於1000年、15O0年或18O0年在歐洲複活,他將會為居住在這一古老帝國許多地區的諸日耳曼民族,為嶄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驚。他將會發現有幾種新的日耳曼語和羅曼語取代了拉丁語,上裝和褲子代替了古羅馬人的寬外袍,新興的基督教接替了古羅馬諸神;他還會發現,羅馬的帝國結構已為一群新的民族國家所替代,古老的謀生之道正受到新的農業技術、新的貿易、新的行業的挑戰;這種新貿易是與世界上一向無人知曉的地區進行的貿易,而種種新行業則是使用一些無需傳統的人力畜力驅動、可節省勞動力的奇特機器。

這無疑說明,隻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沒,被一種嶄新的東西所代替。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如印度南方和中國南方),或是擊退了入侵者(如拜占廷和波斯),或是遭受侵略,但卻幸存下來(如中國北方和印度北方)。唯獨在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無法複原,盡管在這幾個世紀內,曾多次有人力圖恢複,但也無濟於事。